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梁平区 > 文字新闻
青山立屏满城绿 湿地织锦润都梁——梁平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发布时间:2022-11-09  来源:梁平日报  发布开发区:重庆梁平工业园区

  11月3日,2022年“国家森林城市”名单公布,梁平成功入围,标志着梁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重庆郊区新城进入了新阶段。

  2017年,梁平按照“森林入城、湿地润城、多彩美城”的总体思路和“一心、两带、三廊、多点”总体布局要求,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翻开我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台账,成绩跃然纸上。目前,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3%。城区绿化覆盖率41.07%,提高6.58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4平方米,人均增加5.81平方米。累计完成国土绿化89.02万亩,在33个乡镇(街道)旁累计新建改建乡镇休闲公园61个、乡村公共休闲绿地327处。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工作无不展示着梁平这座城市崇尚自然的初心、热爱绿色的情怀……

  国土绿化 全域筑绿成风景

  “以前猎神村开采石膏造成矿区塌陷,河水断流;现在不一样了,青草悠悠、绿波荡漾,美得很!”近日,竹山镇猎神村三组村民陈万明高兴地说。

  “废弃矿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安全隐患突出,我们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与后期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区林业局局长陈世康指着曾经的矿坑介绍,针对矿山塌陷积水区域,该局依形就势恢复地形地貌,营建山地梯塘小微湿地,涵养水源;生产加工区域采用植绿、补绿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废弃厂房恢复改造,保留原有物件,沿用矿山文化,打造矿咖民宿。

  如今,“千疮百孔”的矿山遗址变得草木繁盛、环境优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成为梁平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一个成功实践。

  除了生态修复,科学绿化也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方式。按照“城乡一体、整体绿化”的工作思路,坚持山上抓提升、山下抓延伸,推进国土绿化“走进森林、走进田园、走进柚园、走进竹海、走进重要通道”,实现单一山上绿化向全域绿化转变,传统绿化向美化、香化、彩化的多彩森林转变,累计完成国土绿化89.02万亩。区级以上道路绿化率达到98.09%,“二环路”获评“全国最美乡村道路”;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到93.11%,龙溪河被水利部评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初步实现美丽乡村“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处广场、一院洁净”目标,创建国家森林乡村6个、市级绿色示范村72个,农村人居环境位居重庆第一。

  筑牢生态屏障,厚植绿色沃土。作为国家储备林项目重庆4个首批试点区县之一和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全国唯一承接区县,梁平创新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松材线虫病防治相结合,同步整合生态护林员、监测员、防火员、天保员等职能职责,优化网格护林员队伍,助力打造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城市提升 融合发展惠民生

  行走在宜居宜业的都梁新区,绿意浓郁、花色缤纷,轻风拂过香樟树沙沙作响,雀跃的鸟儿在树上婉转啁啾……

  “现在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城市不仅绿意十足,还四季有花开,一出门就能到公园里欣赏多姿多彩的美景,满满的幸福感。”市民高嘉妮发出由衷地赞叹。

  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林子“下山”进了城,森林在城安了“家”,看美何必去远方,美景就在眼前。据调查,市民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达100%,满意度达到99.7%。

  六水蜿蜒,湿地润城,梁平还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城市。走进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远处是山,近处是楼,高楼的影子倒映进湖里,与湖中自由自在的水鸟、湖岸优哉游哉的行人,勾勒出一幅韵味十足的水墨画,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演绎。

  “我们建成了以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为首的湿地公园7个、城市森林公园29个、小游园7个。”区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科长杨丰博说,随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梁平绿化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人均公园绿地达14.91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率达100%,“城在林中、街在绿中、路在树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愿景在梁平人民的生活中已经成为现实。

  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区成为城区的“花园”,城区成为景区的“客厅”,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双桂湖年游客数量由2017年22万人次增至2021年200余万人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并带动地产、旅游、餐饮、康养等产业飞速发展,综合收入达12.55亿元。

  此外,良好生态环境还吸引着优秀人才的汇聚,绿色发展引来优质企业落户梁平,促进产城景融合发展,实现城即景、景即城,城景互动、景城融合。

  科普教育 生态文明入人心

  “涵涵,这个黄色的是什么花?”

  “是荇菜!”

  在双桂湖畔,市民唐自毅指着步道两旁的各类花草,教女儿认识植物。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里花草繁多、风景优美,非常适合带小朋友来边耍边学。”唐自毅说,这是他给女儿准备的“自然教育课”,既能亲近自然,又能认识花草,趣味十足。

  据了解,在双桂湖内,高等维管植物有623种,脊椎动物有282种,其中鸟类212种,包括青头潜鸭、鸳鸯、棉凫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一个天然的自然教育大课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远之计是化育人心、润物无声,教育一代代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们还建有生态文明展厅、荇菜长廊、观鸟基地等10余个室内外宣教场所。”区湿地保护中心宣教科科长余先怀表示,近三年来,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年均可接待研学及调研团队1000余批次、受众近100万人次,是我区青少年自然体验和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已获得首批“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市生态文明基地”等称号。

  此外,我区还成立长江上游湿地保护研究中心,建成中华·梁平柚海科普研发中心,联合创办6所自然学校,编制自然教育教材和系列科普图册,开设农耕体验课等6门自然教育课程。同时,今年7月,“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明月山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梁平站)”在梁平成功举办,借此次国家级活动,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势所趋、责任所系。

  随着人们改善生态的愿望、爱绿植绿护绿的自觉性越来越强,我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五年来,累计参加义务植树200万余人次,植树1050万余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理念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价值实现 绿色产业富百姓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屏锦镇新桥社区的重庆瑞海竹艺有限公司编织车间,只见工人们手中的竹篾如变戏法般上下翻飞,一会儿工夫,一只只精美的仿古灯笼就编织而成。

  “我们以生产、经营仿古灯笼、书案、竹床等家居装饰品为主,还承接以竹文化为元素的展示厅、长廊、凉亭等装饰修建工程。”重庆瑞海竹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万义介绍。

  一根竹子能创造多大价值?刘万义有着切身的体会。

  “之前,竹子多作为原材料销售,一根仅卖4元左右;又或者以粗加工的形式做成竹筷,深加工的形式制成竹席、竹地板等。而我们的竹家居装饰品,价值远高于一般竹产品。”刘万义指着一把竹椅说,这样的椅子售价800元,18至20根竹子就可以制成一把,但价值却提升了10倍。随着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该公司年产值已达到600万元。

  据了解,梁平现有竹林面积40余万亩,竹类植物达25属310余种,其中原生竹种30种,是重庆竹林面积最多、竹种最丰富、竹材产量最大的区县,具有独特的竹产业发展优势。

  “竹子再生速度较快,同等面积的竹林固碳能力是普通树林的1.46倍,由此可见,推动竹产业发展是我区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区林业局产业科科长张帮贵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期间,梁平通过大力实施国土绿化、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发展各类特色经济林82.6万亩,产值达18亿;发展竹木加工企业,综合年产值达13.1亿元,带动近5万农户增收,人均增收达1300余元;依托丰富的森林、湿地资源,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森林康养产业,2022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逾520万人次,实现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综合收入32亿元,是走“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特色发展道路的成果体现。

  绿染大地,创森惠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动的深入开展,让梁平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青山为笔,绿水为墨。展望未来,一幅生态文明的山水田园长卷,正在1892平方公里的都梁大地上徐徐展开。

上一条:市监局探索特种设备监管新模式 登记检验率居全市第一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