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南通 > 文字新闻
英才荟萃聚活力 逐浪争先创未来
发布时间:2022-11-08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根植在南通的基因里。百余年前,南通先贤张謇践行“父教育母实业”理念时,坚持“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缔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辉煌。

  发展的南通,思贤如渴;奋进的南通,勇毅前行。近年来,我市以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0为统揽,攻坚突破“江海英才集聚工程”,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市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引才聚才效应不断凸显,人才成为推动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

  “聚力构建‘近者悦、远者来、观者赞’的良好生态,让更多千里马在江海大地竞相奔腾,为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晖强调。

  8日,2022中国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暨人才创新生态大会拉开帷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齐聚江海,共谋南通发展大业。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我市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人才工作“述评考”、人才发展重点指标通报、领导联系服务专家等制度,压实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政治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我市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全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制度藩篱和政策壁垒,先后出台创新30条、人才新政3.0等政策,省内率先建立从大专到博士直至高层次人才的综合补贴体系,推出创业启动资助、金融政策支持、培训深造补贴、引才荐才奖励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竞争力强的扶持政策,吸引人才来通创新创业。

  政策支持给力,区域人才竞争力也显著增强。2021年,南通入选省“双创人才”71人、“双创团队”7个,双创人才数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二。在进入全省第二轮重点考察的15个重点人才项目中,我市占6个,列全省第一,“十四五”人才工作实现“开门红”。

  江海英才创业周已连续举办11届,并成为集人才、技术、项目、资本、载体等多种发展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招才引智平台,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完成省委赋予的光荣使命,南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人才和产业项目的强力支撑。”在2022中国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筹备工作动员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封春晴再次阐明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本届创业周,我市采取南通市域联动、多部门互动的“1+6+8”的模式,全面展示南通科创人才项目招引成果,推介南通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持续营造政策引人、平台聚才、资本招商“三位一体”的良好创新生态。并将集成发布“人才政策、创新载体、科技金融、人力资源、产教融合、乐享生活”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今年活动突出创新生态营造、产才融合发展和以赛选才实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孙剑波介绍,“我们希望为企业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加快集聚一批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和产业项目,招引更多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项目落户南通。”

  上月底,浙商银行南通分行向江海英才企业——南通朝蓬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了2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江海英才贷”首单贷款业务正式落地。

  “江海英才贷”财政金融信贷业务由南通人才集团联合合作银行共同开展,对在全市注册登记的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省“双创”、南通“江海英才”计划的创业类企业及获得国家或省重要科技奖项、掌握重要实验技能或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的人才、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低息、快速、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业务。南通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设置‘江海英才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进一步撬动金融资本服务人才企业,真正化解人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金融支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在2021年“江海英才”计划集中签约暨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上,我市对87个人才项目资助总金额首次突破1亿元。今年“江海英才”计划首次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共有124个项目入选,资助金额14115万元。

  人才在创新创业初期,往往面临可抵押物少、创业风险大、融资困难的问题。我市设立江海英才天使投资基金,对获市江海英才200万元以上资助的个人项目和300万元以上资助的团队项目,三年内给予100-500万元的天使股权投资,构建“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创投体系。今年投资团队分组参与了2022年度江海英才计划项目实地考察,走访了近3年的“江海英才”项目,对“江海英才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在“江海英才”重点关注项目中,该团队已完成9个项目的立项,并对海泰生物项目进行了跟投。

  结果显示,市区江海英才创业类企业累计新增投入104.9亿元,累计形成销售172.4亿元,实现利润8.4亿元,缴纳税收10.3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市吸收风投、创投资金超1亿元的企业共有9家,均为创业类人才企业,9家企业共吸引社会资本总规模超14亿元。

  “我们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保障,构建更加系统、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把人才、科技、金融和城市发展有效连接起来,让在南通的创新创业者更有底气。”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下发《关于同意首批江苏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南通高新区电子元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上榜,成为南通市唯一入选的首批8家建设省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

  开发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集聚人才的主阵地。它们不仅是招揽人才的“梧桐树”,还是成就人才事业的“大舞台”。

  2021年,市委提出要高标准建设沿江科创带,构建“一核、四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各园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板块,协调联动是大课题。一年来,各园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选准赛道、深耕主业、特色发展,让创新创业人才尽其才、尽其用。

  作为沿江科创带“一核”的南通创新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与如皋市长江镇开展合作,共同建设中试基地。基地具备从研发到中试的全流程开发功能,开创了多方协同合作、互惠共赢的专业研究所发展新模式,也成功诠释了“研发在创新区,生产在专业园区”的联动合作理念。

  一年来,沿江科创带集聚培育支撑创新要素资源。去年带内新增上市企业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0家、科创项目246项。新增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6家、省各类企业研发平台41家,北大光电、产研院、益诺思等获省级平台认定。新增省级以上各类载体24家,占全市总数的60%以上。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近年来,我市围绕重点产业,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入组织实施国家级人才计划、省“双创计划”、市“江海英才计划”等一系列重点人才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建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我市涌现出了一大批由高层次人才领办创办,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特征的科创型企业。累计吸引6位院士来通自主创办企业,284人入选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29人入选“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对象。

  今年我市还出台了《市第六期“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选拔培养与管理办法》,新增法治人才、知识产权人才、乡土人才及博士后人才等培养专项,进一步扩大新兴领域人才的培养范围,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精准度,吸引各类人才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当好高质量发展“智囊团”。我市连续13年选派科技镇长团,累计选派团员1028名。他们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送技术、送人才、送服务”到企业活动,共推动2153个项目落户南通,成为我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今年我市组建了南通市人才发展集团,探索实施“人才+产业+项目+资本+生态”五位一体的“引育留”人才发展运营新模式,加大市场化手段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的力度,通过引进一个人才、培育一个团队、做大一个企业、崛起一个产业,让更多创新创业者在通实现梦想。

  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145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11.6万,高技能人才总量接近50万,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38.3%;累计入选省“双创人才”604名、“双创团队”34个。

  “很幸运遇见海安高新区,周到的创业服务和生活保障,成就了我的创业人生。”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邹军说。

  建设人才向往之地,关键在“留”。不仅要有真金白银政策支持,更有诚意十足的生活保障。近年来,我市从推进便捷举措到提高服务水平,从吸引人才上的“快人一步”到礼遇人才上的“超常力度”,坚持在“留”上出实招、优服务、解难题。

  搭建人才生活服务平台,让生活更便捷。我市把人才新政3.0和万事好通66条落细落实,试运行江海英才一卡通线上申报系统,缩短服务卡申请审核时限,及时完善和更新江海英才一卡通服务事项。至目前,我市累计发放人才卡735张,协调人才子女入学60人次,为超1000户高层次人才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

  我市还开通了南通市12345“尚贤”人才服务热线,解决人才“看不到”政策、“看不懂”政策和申报政策不便的问题。全市44个地区和部门单位建立联系,组建了350多人的政策专员队伍,征集梳理服务事项共17类800多项,创设了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的人才在线服务模式,持续营造崇尚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

  安居才能乐业。我市精准聚焦人才安居需求,出台《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我市人才公寓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构建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至目前,全市各地共有政府统建类、企业自建类等各类青年职工人才公寓7.5万套(间、床位)。

  今年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的号角:以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为支撑,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75万,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20强;到2035年,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水平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位居长三角城市前列,基本实现人才发展现代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通敞开胸怀,诚邀天下英才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实现个人梦想,让江海大地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为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上一条:2022中国·绍兴第七届海创大赛总决赛在我区举行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