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密云水库为期半年的休渔期正式结束,迎来开渔期,渔民们满载而归,喜获丰收。“我们的渔船都没有发动机等动力装置,全部采用手摇船,就是为了确保水质安全,环境好了,我们的日子才能更红火。”渔民老郭的声音里透着喜悦。
这是北京市密云区防范化解水库安全风险的一个缩影。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保水护水一直是密云区的“首要政治责任”和“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密云区立足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坚持助推生态立法、强化生态执法、推进生态守法并举,有力化解了生态安全风险、水质污染风险和蓄水行洪风险,确保首都的水源安全。
法者,治之端也。自密云水库建成以来,密云区作为首都东北部生态屏障、重要水源保护地,先后配合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水利工程保护管理条例》等多个地方法规,并在《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立法调研时提出“增加生态指标综合补偿”等36条建议,为生态文明立法贡献密云智慧。
今年8月30日,密云区委政法委领衔各政法单位,沿密云水库上游潮、白两河溯源而上,联合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及北京市延庆区、怀柔区会签协作框架协议,构建起跨区域、全流域的政法协作蓝图,为净水下山、清水入库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密云区在助推“生态立法”的同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改革,于2018年4月正式成立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国率先实现特定区域综合性执法,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护水”。“现在密云水库如果出现问题,由我们一家统筹处理解决。”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说,近两年密云水库保水的技防措施也在不断升级,依托由无人机、无人船、环库高清摄像头组成的“水陆空”三位一体数字化保水平台,已实现了对库区的全方位、立体式“把脉问诊”。
在此基础上,密云区委政法委将保水工作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建设深度有机结合,牵头构建了系统集成的“4+N”工作体系,“4”即区法院保水法庭、区检察院生态检察办公室、区公安分局环境安全保卫大队、区司法局保水保生态法律服务团,“N”即各行政执法部门和属地,以此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共同发力”的法治保水格局,全方位防范化解涉及水库的各类安全风险。
日常工作中,密云区政法系统对涉水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区公安分局环境安全保卫大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工作470余次,发现、排查隐患问题200余件。区检察院依法办理了2021年北京市首例支持渔业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案,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拆除库区违建的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实务指引》收录,办理的刘某某非法采矿案入选2021年度最高检行刑衔接典型案例。区法院实行“三审合一”,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类案件,水库环境治理相关调研报告获评全国环境资源审判优秀业务成果一等奖,保水法官王艳菊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称号,保水法庭副庭长单青林获评全国资源审判工作先进个人,以法治力量全力护航水源保护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指引下,一批涉及水环境、大气、森林、土壤的案件在密云被逐一办结,惩治不法行为的同时引导行为人承担生态修复责任,实现案件办理到位、环境修复到位、警示教育到位,确保生态安全。
防范化解涉及密云水库的安全风险,同样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电鱼违法必受惩处。”“禁渔护渔从我做起。”走在密云水库周边的村落,宣传展板和橱窗中的普法内容随处可见。今年6月,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还成立了“首都老兵”密云水库护水志愿服务队,誓以军人本色捍卫密云水库安全。
密云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武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密云区依托“政法+生态”模式,强化综合治理,巩固深化“公检法司长+河田林镇长”机制,加强与水库周边村镇合作,构建起源头防范的生态司法屏障,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现如今,2.3万名群防群治力量、2150名保水网格员定期走访群众,常态排查、分层化解矿山退出、退种禁养、防洪防汛等涉水矛盾纠纷。坚持专群结合,公安、综合执法等专业力量和基层网格员、群防群治力量定期组织反恐防恐、防汛减灾等各种演练,不断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依托群防群治深化市域治理。
在德治教化育良俗方面,全区423个村居的村规民约中,“德治”“保水”成为热词,先后有82个村居被授予全国和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如今,随着群众守法意识不断增强,保水护水成为刻在密云人民心里的头等大事。密云区汇聚法治合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正全力以赴担负起守护首都“生命之水”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