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镇江 > 文字新闻
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梦高水平全面小康
发布时间:2022-10-20  来源:丹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江苏丹阳经济开发区

  金秋时节,走进珥陵镇珥城村“乡愁记忆与草根创业街区”项目建设现场,只见主体工程、场地硬化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在抓紧后续施工。“这是珥城村拓展村集体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项目,盘活了闲置多年的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将打造一个小商品市场。”珥城村党委书记周忠阳表示,如今村里脱了贫困的帽子,正向着富民强村目标大踏步迈进。

  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短板补弱项、凝心聚力攻难关,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创新开展“高水平小康·丹阳在行动”系列活动,选派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担任“乡村振兴领航员”,打赢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仗。

  “这是我资助小儿子花15万元买的汽车。”昨日下午5点多,走进珥陵镇护国村东岸里自然村村民张荣华家,一幢气派的农家小楼矗立在眼前。村民张荣华指着停在门口的红色轿车,乐呵呵地将记者引进家里。

  张荣华家原先是村里的贫困户。十七年前,他的聋哑大儿子不慎走失,虽经多方寻找,但一直无音讯;他也因患风湿性坐骨神经一度不能干重体力活;加上其妻双耳失聪,生活非常困难;迫于经济原因,小儿子初中未毕业就辍学打工。

  面对命运的挑战、生活的坎坷,张荣华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想方设法寻找增收路子。在好心医生的帮助下治好坐骨神经后,他浑身充满了干劲,还动员妻子一起进厂上班。“我不仅有了工作,还成了技术师傅。”张荣华说,在党的好政策激励下,他们一家三口靠着勤劳的双手彻底摆脱了困境,拓开了就业增收的幸福路,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更令他欣慰的是,如今在企业上班的小儿子,由于机械修理技术精湛,很受企业老总赏识,还资助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网上远程大专课程的学习。

  张荣华是我市众多摆脱贫困、过上新生活的群众中的一员。

  多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把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深入开展“扶村帮户”达新标活动,着力推进产业扶贫、落实行业扶贫、“一户一策”精准结对帮扶。“十三五”期间,77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80万元,3144户建档立卡户(5688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8000元,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如期完成脱贫目标。其中,经济薄弱村共实施113个扶贫项目,包括基础设施类、投资收益类、广告牌项目、商业用房、标准化厂房等类别,共落实各级财政奖补资金8082万元,产生收益696.5万元,有效提高了村级收入;对建档立卡户进行就业扶持,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从事绿化养护、森林养护、治安巡逻、环境保洁、社区服务等工作岗位。

  此外,我市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在不断织密低保、医疗、教育、住房“保障大网”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核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两类人员”进行动态监测,跟踪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后续帮扶需求情况、家庭收支变化情况,并从政策帮扶、岗位帮扶、社会帮扶三方面进行动态管理,采取精准措施,有效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让困难群众“不流泪”、致富路上“不掉队”、帮扶力度“不松懈”?如何把美好愿景转化为现实图景,让人民群众过上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市委、市政府创新谋划、积极作为,带领全市上下奋力书写了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丹阳答卷。

  2020年5月,在全面完成扶贫任务的基础上,针对因病、因残、因意外导致支出远大于收入两倍的支出型贫困群众,我市创新开展“高水平小康·丹阳在行动”系列活动,发动党政组织、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众个人“六大主体”积极参与,并开发“万善丹阳”APP和微信小程序,通过“互联网+”展开结对帮扶。

  通过政府搭台,“高水平小康·丹阳在行动”一头连着支出型贫困的特困家庭,一头连着全社会的爱心力量,推动扶贫帮困从政府职责向社会行为转变,推动扶贫更为精准高效,构建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爱心帮扶蔚然成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破解乡村人才振兴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是绕不开的必答题。我市提前谋划、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于2019年先期选派了10名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到村担任“乡村振兴领航员”。一年后,我市加大力度,选派了76名“乡村振兴领航员”充实到乡村发展一线,与77名“第一书记”协同互补、并肩作战,实现全市145个行政村、8个涉农社区全覆盖,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征途中,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聘期内,施夕花、戈光华、葛兆元等“乡村振兴领航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创业热情及资源整合等优势,干出了组织认可、基层需要、群众点赞的扎实业绩。全市“领航员”“第一书记”调动各方资源维护项目运行,累计筹集资金近亿元,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舒筋活血”。

  去年11月,我市对新一轮57个经济相对薄弱村、92个乡村振兴重点村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领航员,并按照“1+4”的形式,分别选派1名退出领导岗位的副科级以上干部、4名优秀村(社区)书记和市级机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4支“乡村振兴‘人才顾问团’”,实行包镇联村,合力助推乡村振兴。同时,联合丹阳农商银行党委选派109名“金融服务员”到镇村担任镇长助理、村主任助理,强化乡村金融专业人才支撑,在新征程上打造乡村振兴“丹阳样板”。

  坚持吃住在村200多个日夜,走访村民300余人,为村集体争取各类帮促资金和物品155万余元。这是陵口镇肇巷村“第一书记”范晓慧驻村以来帮助村集体的“丰收成果”。

  去年11月,作为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中镇江市市场监管局在选派至陵口镇肇巷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范晓慧用大半年的时间深入走访调研并大胆实践探索,带动了肇巷村党总支和党员增强了“跑”的动力和“争”的意识,激发了奋进动力。针对村里无力为党群服务中心购置办公家具和设备的情况,范晓慧一个月内往返单位和村里数十余趟,为村里争取了8万元阵地建设费用和价值27.5万元的办公桌椅,蹚出了固定资产划转帮扶的路子。面对村集体底子薄、可挖掘资源少的实际困难,范晓慧与村“两委”因地制宜提出了建厂房促增收、整理林地出租促增收和销售地方特色产品促增收三项增收渠道。目前,厂房已修建完毕,预计每年增加经营性收入15万元;毁林占地整治已完成,并面向社会招租中。

  地处茅山老区的延陵镇行宫村,曾经是负债累累的贫困村。经过不间断的精准扶贫,行宫村不仅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都持续提高。“如期脱贫后,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加振奋,村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宫村党委书记马建国说,对照新一轮强村富民目标,行宫村将继续砥砺奋进,不断挖掘增收潜力。“作为镇江市的生态保育区,村‘两委’一方面将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着力做好现代农业文章;另一方面结合村内渔业养殖水面较多的优势,引进渔光互补项目,促进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让行宫村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节节高攀。”

  推动富民强村,是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重要一招。我市将坚守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到2023年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全部达到120万元、到2025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0万元。截至去年底,我市57个经济相对薄弱村中,有18个村稳定性年收入超过120万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75万元,同比增长近10%。

  圆梦小康,接续奋斗。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我市正以富民强村的生动实践,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心用情用智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上一条:张鸣来我县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