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台州 > 文字新闻
疫情下我市养蜂业的“突围”之路
发布时间:2022-10-17  来源:临海新闻网  发布开发区:浙江临海经济开发区

  养蜂业是我市的特色农业之一。近几年,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市养蜂业面临着蜜蜂转场难、蜂蜜销售难、养殖成本上升等困境。为应对困难,市农业农村局、市养蜂协会、蜂农三方联手,在严防疫情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加大宣传,广开销路,确保我市养蜂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

  当下正是蜂蜜采收时节,在白水洋镇后赵村的蜂场里,记者看到,养蜂人陈学坚正用割蜜刀取蜜,他说:“今天这个蜂桶可以取出3公斤左右的蜂蜜,而这样的蜂桶,最多一次可以采集到10公斤左右的蜂蜜。”

  陈学坚是白水洋镇蜂农,早几年的这个时间,他正带着蜜蜂辗转黑龙江、辽宁、青海、河南、江苏等地采蜜。和大多数蜂农一样,陈学坚原来饲养的是意大利蜂。蜜蜂的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花粉采集得越多,蜜蜂就能产出更多蜂蜜。每年全国各地的花期不同,花朵从南到北依次开放。因此和很多南方蜂农一样,陈学坚采取的是“转地饲养”的养殖方法,一年内带着蜂群辗转多地、采集花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受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影响,我市各养蜂场均出现放养意大利蜜蜂采蜜不畅的问题,对养蜂业造成了不小冲击。为应对困境,陈学坚放弃了意大利蜂的养殖,改养不需要“转地养殖”的中华蜜蜂。

  “现在养了100箱左右的中蜂。收成差的时候一年取一次,收成好的时候一年取两次。一次可以取出六七斤的蜂蜜。市场上,蜂蜜零售价是200块钱每公斤,批发价是160块钱每公斤,我养蜂一年的收入大概五六万元。”陈学坚说,改养中华蜜蜂后,虽然产量少了,但是所需人工也减少了,他在家里还可以干干其他农活,补贴家用。

  据了解,我市目前共有蜜蜂规模养殖大户600余户,蜂群3万多箱,年产量蜂蜜800多吨。去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意大利蜜蜂的养殖场都出现转场困难的情况。面对困难,蜂农们联合成立了养蜂协会,积极开展行业自救。协会建立了养蜂群,群内大家互通信息,了解蜜源地疫情防控措施以及道路通畅等情况,尽量避免困在原地。

  为了提高我市蜂产品的公信度,协会人员组织蜂农进行技术革新,开展本地蜂产品绿色食品证书申报工作。“绿色食品证书申报非常严格。”市养蜂协会负责人王利华说:“专家要到蜂场,对当地水质土壤、蜜源植物等各方面进行调研考察和采样,对蜂产品进行抽检,对整个生产加工环节进行审核。”历经一年多时间的申报,我市“浙人”品牌的高山蜂蜜拿到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有了这个证书,蜂农们对打开本土蜂蜜市场更有信心了。”王利华笑着说。

  在白水洋镇四百坪养蜂场,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所综合科工作人员杨祥启正与蜂农一同查看中华蜜蜂的生长情况,基于前期市农业农村局邀请的技术人员对本地中华蜜蜂繁殖的指导,蜂群长势喜人。目前,中华蜜蜂正成群结队爬出蜂箱采蜜。

  “我们联系了浙江大学、浙江农科院等相关专家、教授,邀请他们到我们临海来为所有的养蜂户进行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养蜂技能,尽量把蜂农养蜂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提高他们的经济效益。”杨祥启说。

  此前受疫情影响、交通不畅等原因,蜂农只能在当地寻找蜜源。如今,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所综合科推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办理养蜂证,养蜂证就像是蜂农们的“采花身份证”,有了它就可以正常转场养蜂了。另外,他们还利用“浙里办”和农优产品平台加强宣传,提高本土蜂产品的知名度,并与养蜂协会一道,积极与台州本地各超市协商沟通,让本地蜂产品摆上耀达、联商、台州市新田园农副产品特产店等30余家超市的货架。 “有了这些措施后,很多蜂农都反映,今年的市场行情比往年要好,价格也提高了10%左右,市场营销额增加了20%左右。”杨祥启说。

上一条:毛献明赴芹阳办事处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接待活动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