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您好,社区想请您给我们上一堂党课,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近日,邗江区双桥街道文扬社区向辖区居民、扬州市委党校退休教授王淦发出邀请,王淦爽快接受,随即投入到备课之中。退休8年来,68岁的王淦时刻保持“工作状态”,以平均每周一堂党课的频率,将党的故事、党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传进千家万户。
王淦,1954年出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从事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30多年。2014年退休后,他担任江苏省领导学学会理事、扬州市哲学学会秘书长,被聘请为扬州市离退休干部报告团成员,扬州市关工委委员、报告团成员,扬州市党史文化公园培训中心名誉主任、报告团成员。
王淦老有所为,他退休后继续发挥专业特长,经常受邀到市、区、乡镇(街道)机关以及大中小学、干休所、企事业单位、村(社区)进行宣讲,内容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党的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精神以及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修养、家风家教等,据不完全统计,退休8年来,王淦累计上了300多场党课。2021年,他被扬州市关工委、扬州市文明办评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
听过王淦讲课的党员干部甚至普通市民都说,他善于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分解,并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领域延展,让听众更容易消化吸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王淦的宣讲方式和内容之所令听众乐于接受,在于他从不讲无备课之课。“每开一次新课,备课时长至少10天。”王淦说,时代在发展,党的理论、政策也在与时俱进,吃老本肯定是不行的。备课,首先要纲举目张,每一个专题都得有一个基本观点支撑,然后列目录,一目了然。大标题很重要,所谓“文质彬彬,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既要文雅又要质朴,才能以“第一印象”抓住听众,在其内心引起感发。好标题是磨出来的。“有一次在半夜‘跳’出来,我随即起床拿笔记下。”王淦笑着说,“等到早晨再去回想,不一定就能记起来了。”接着是制作多媒体课件,这个环节图片选择很重要,看到图片,就会想到图片背后的故事,便于临场发挥。
试讲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对着时钟算时间,以便对所搜集的材料作最后的取舍。王淦说,比如说一堂党课设定为90分钟,这就要掐算每个章节安排的时长,不能天马行空乱了阵脚。试讲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通过实境演示更好更全面地发现薄弱环节,以便根据需要再行删减充实。
讲课内容成竹在胸,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对待新课如此,讲旧课,王淦也毫不含糊,每课必备,虽然没有备新课那样复杂,但也要根据前一次讲课的反响作增删处理。为此,妻子没少埋怨他:“你这个人太迂了,做教师几十年,还这样改来改去的。”他说:“上党课,尤其不能墨守成规,对我来说,每讲一次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其实王淦知道,妻子是担心他的身体,毕竟68岁了,还有两年就到古稀之年了。
“我讲课是‘看人’的。”王淦坦言,党的理论博大精深,不可能在一两个小时的讲课时间内面面俱到,比如针对老党员,他更侧重于实际;针对机关干部,他更侧重于理论。至于时间的把握上,前者控制在75分钟以内,后者一般在120分钟左右。王淦说:“可不要小看内容和时长的小小区别,这是我长期实践得出的科学安排,讲和听是对等的,同样讲究实际效果,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样对我的听众是不负责任的,更会影响党的理论、政策的传播。”
说到理论与实际,王淦说,每次宣讲,他总会适当联系扬州实际,扬州实际从什么地方来?从扬州文史、党史,从市委市政府近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上来。比如“把‘好地方’建设得越来越好”,他会结合重要会议精神,描绘出路线图;围绕“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他在吃透市委重要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扬州担当”。
如此接地气的宣讲,为王淦赢得了不少“回头客”,仅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社区,他就应邀前往上了10多堂党课。而作为他家所在的文扬社区,他更是常客,甚至社区党员干部的发言稿都要请他润色润色。
结束采访时,记者注意到王淦手里的普通拎包。打开拎包,他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讲稿《读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提纲,58页,彩印,图文并茂,单图片就达35幅之多,确非一两天就能全部搜集到。讲稿的最后一节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步出社区大门,我们自然就谈到了这个话题。“我对党的二十大充满期待,对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充满信心。作为一个从小受党培养、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广更远!”王淦握拳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