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空气也能当“饭”吃,如果说之前这句话的出发点在于好生态带来的附加效应和生态红利,那么现在不妨换个角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好的空气质量对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原来,崇明的好空气真的能当“饭”吃。
前不久,美国斯坦福大学食品与环境安全研究中心公布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显示:1999~2019年期间美国空气品质改善是玉米和黄豆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搜集了美国9个州空气品质监测站及卫星遥测所提供关于臭氧、悬浮微粒、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含量的相关数据,以及各地区作物产量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四种空气污染物都会降低玉米及黄豆的产量。由于燃煤火力发电厂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团队也发现距离发电厂越远的农场,农作物产量会随之上升。
科研人员表示,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臭氧及氮氧等化合物,可经过植物叶表张开的气孔进入叶片内部,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并伤害叶片组织,导致叶片变黄、变白而枯萎。有些污染物质(如重金属)会自然沉降或经过雨水侵入土壤,此时植物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会遭受干扰而阻碍生长。因此,斯坦福大学食品与环境安全研究中心的主任大卫·罗贝尔(David Lobell)说,即使相距仅10英里的两个农场,空气品质及作物产量都可能大相径庭。
数据显示,崇明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由2017年的80.5%提升至2021年的92.8%,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了31.6%。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浓度持续改善,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崇明总体空气质量是全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那么,好空气对崇明的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有多大?记者没有找到类似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数据,但绿华镇绿湖村的香酥芋种植户自信地说,“对岸启东的土地和我们差不多,也种同样的香酥芋,但质量就是比不过我们。”新河镇种了150亩水蜜梨的施利平也底气十足地说:“我这个品种的梨江浙沪地区种的人很少,因为它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只有在崇明才长得好。”庙镇种植水稻,发展“稻鱼共生”项目的黄国超更加直接:“我们不用农药水稻依然长得好,就是因为土好、水好、空气好。”虽没有直接的研究数据,但好空气对农产品的正面影响,还是得到了农业人一致认可。
用了一个系列讲了崇明农业和崇明水土林气的关系,或许有的恰如其分,有的则难免牵强附会,只是想说明,一个地方的农产品品质和当地水土林气等环境基底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造就一方农业。很多人都知道崇明的土壤是砂石土,特别适合土豆、芋艿、水仙花、郁金香等根茎类蔬菜和球茎类花卉的生长,但很少有人知道,崇明白山羊膻味少,也是因为吃的是在弱碱性土壤上长出来的青草。地处长江口的崇明,有着自成一体的水土林气系统,因此也孕育出了太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品质农产品,如果再稍加挖掘,其中有很多能够引起岛内外人同频共振,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的农业故事。
讲崇明农业的故事,也是在讲生态崇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