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针对我市产业发展后劲不强、新动能培育不足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以129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议案为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联动监督,加快推进全域改造产业转型升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近年来,鞋帽等我市传统产业的“低小散”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开展根本性整治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横峰街道——“中国鞋材之乡”,由于历史形成的小作坊式的产业模式,造成生产区和居住区混合分布,功能区分布不合理,城镇配套设施不足。
2017年11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工作动员大会,吹响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集结号。之后,2018年年初召开的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叶海华等15名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振兴温岭实体经济的议案》、王振翔等1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力争率先实现彻底转型的议案》等共129名代表提出的10个议案合并处理,立为大会议案,并要求市人民政府将会议通过的大会议案的办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办理落实。
两级联动,开展监督
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129名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通过量身定制“温岭市全域改造产业升级”相关政策,并以城市化、园区化推动产业兴旺、经济二次腾飞,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开路。市人大常委会在督办人大代表的议案中,组织市、镇(街道)人大两级联动,开展监督,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以及直接参与等方式,全面助力全域改造工作。全域改造实验区所在横峰街道人大工委采用选民议政会制度作为横峰街道人大工委了解民意,反馈群众意愿的特色制度,在全域改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阶段性进展,如何监督?2018年8月,在深入各地视察调研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域改造产业优化升级开展专题询问监督。2018年8月31日,在我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人大专题询问会上,我市人大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普通市民通过“面对面”“题对题”“一问一答”的监督方式,共寻问题破解之道。询问会还采用直播互动的方式,让普通市民也能参与询问。网络上,多达10.7万人次共同见证了这场询问会。
代表参与,身体力行
在推进全域改造中,我市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冲在一线,监督在一线。基层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深入一线,担当作为。横峰街道全域改造指挥部的7人“攻坚小分队”在指挥部执行指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陈匡根的带领下,成为工作推进的重要力量。从规划制定、政策解读到入户走访,从一个村换到另一个,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期间,他们历经无数场大小会议研讨,不遗一个问题,走遍村头巷尾不忘一个百姓,以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
全域改造实验区所在街道工委组织代表小组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走访全域改造所在村,同时组织选民议政代表在横峰大道沿线10个村开展民意调查,得出大多数群众支持全域改造的结论。人大代表通过深入一线实地考察、多地走访交流取经、会同部门多番商讨、进村入户了解民意等多种途径,了解改造进度和有关问题关键所在,督促解决相关问题,有效行使监督职能,为全域改造保驾护航,全力助推中心工作。
产业优化,成效初显
2018年以来,在人大的有效监督、支持和推动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实施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工作,在产业优化、环境提升、交通改善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产业优化方面,我市加快淘汰“低散危”鞋企,鞋企逐步退出民房,基本实现了鞋业入园。此外,我市规划设计产业工业园区,打造产业集聚区。在全域改造区域内拟建设占地面积约1100亩、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目前已开工建设马鞍桥村一期工业园区。
在环境提升方面,我市打破群众生活村界限制,重新统筹整合全域改造实验区内的15个村,统一规划安置住宅和厂房用地,拟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100亩、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的安置公寓,让村民住上公寓。目前,占地面积236亩的一期住宅安置小区已动工建设。
在交通改善方面,我市通过全域改造盘活土地存量,打通中华北路、川安路、田园路、环湖路和横峰大道“四纵一横”路网脉络,实现城乡一体化。结合产业布局,我市将着力打造以横峰为中心、鞋业为支撑的城市次中心。同时,规划在迎宾大道沿线,即横峰、泽国、铁路新区三地交界区域,择地建设集大数据中心、会展中心、大型物流园于一体的公路港,打造“物流+互联网+金融服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