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的“窗口”和“桥梁”,社区工作者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小巷总理”“马路市长”。日前,记者从京口区委组织部采访获悉,该区用心打造新时代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京口样本”,形成“六有六化”工作路径,申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在3000多个案例中已入选600强,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展示,中组部城市基层党建调研组认为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按照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提出的“2018年要重点抓好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让社工有劲头有奔头”的要求,京口区在我市率先试点,出台了“1+6”系列文件,以“三岗十八级”和“全科+全能”模式,积极探索社工职业发展的新方法和新路径。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创新,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郭文奇批示肯定:“镇江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上破了题,精准落实了中央和省委关于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在全省面上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市委书记惠建林在市委七届八次全会上指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在全省推广。”
据京口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赵晓文介绍,京口探索了“六有六化”工作路径,即:聚焦管理有指向,以系统化思维破解队伍突出问题;聚焦进入有渠道,以综合化方式拓宽队伍源头活水;聚焦提升有标准,以专业化培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聚焦发展有空间,以制度化创新打通队伍晋升通道;聚焦待遇有保障,以多样化手段激励队伍干事创业;聚焦评价有导向,以科学化考核激发队伍生机活力。京口区核定社区服务人口39.99万人,共设立“社工编制”384个,将“双全”(全科+全能)社工作为准入门槛,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现已形成了由员额管理、选任转聘招聘及人事档案管理、“1+X”社区工作者职业培训、“全科+全能”社工考聘、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职业薪酬体系构成的“工作链”。
陈琪是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老社工,他告诉记者:“我是1999年入职,原来工资200元一个月,后来工资陆续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最大的是2017年和2018年。2017年,京口区落实市委‘书记项目’,我的工资一下子涨了40%;2018年,京口区出台了‘三岗十八级’的薪酬体系,我的工资又涨了,现在一年能拿到6.7万元。”记者了解到,2018年京口区共落实166名“双全”社工“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其中社区正职、副职、普通工作人员的基本报酬同比分别增长14.3%、11.8%、9.6%,同比最高分别增长65.5%、33%、33%。年总收入平均增长9%。今年京口区公开招聘18名社区工作者,报名比例达1∶15.8,录用人员中,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4.4%,平均年龄28.6岁,社工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社工、特别是年轻社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京口区以制度化创新打通队伍晋升通道。该区建立并实行社区工作者基本报酬与岗位等级相对应并定期增长的机制,每3年晋升一个等级;注重把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到街道(园区)领导岗位,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发展党员、选拔人才的力度,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为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职业吸引力,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2018年底,“美丽社工·幸福京口”——京口区“十佳社区党组织书记、十佳社区工作者、十佳网格长”命名颁奖晚会隆重举行。十佳社区党组织书记卜美琴激动地说:“这是组织对我的肯定和鞭策,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回报组织和居民的信任,让居民在社区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从而实现居民生活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