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艳美,1976年3月出生,现任桃棚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会委员、村妇联主席。从2003年开始在桃棚村委会工作,2007年进入村“两委”班子从事党务工作。在家她孝敬公婆,是公婆眼中的好儿媳,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为山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这是我爸,这是我妈……。”每当乔艳美向朋友介绍公婆的时候,她的公爹总是开心地重复着一句话:“我们是一家的!” 。
原来,小乔的公爹和婆婆是半路夫妻,公爹膝下无儿无女,婆婆带来4个女儿和一个随父姓的儿子。婚后不久,全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公爹忽然说道:“我一生没有儿女……。”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她马上明白了公爹话里的意思,便接过话茬说:“爸,您放心,等您老了我们一定好好孝顺您!”可是,公爹却半信半疑地看着儿媳妇,没吱声。乔艳美和丈夫多次谈起赡养老人的事,暗自商定,虽然他们和公爹没有血缘关系,但对待公爹要像亲人一样,让两位老人开开心心地安度晚年。
孩子的出生给乔艳美的家庭带来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因丈夫不是公爹亲生的,在孩子姓氏上出现了分歧,老两口互不让步。为了家庭的和睦,乔艳美首先做通丈夫的工作,宣布让公爹来做决定。在“家庭会议”上,再次向公爹保证不论孩子姓啥,他们都会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公爹的心结打开了,和婆婆也重归于好。
为了让亲情在这个4个姓氏的家庭里得到更多的体现,公爹清早进城卖水果,她提前准备好早饭和点心;公爹的衣服破了,她给准备好合身的衣服。每天处理完工作上的事,她便急急忙忙往家赶,因为公爹勤快,又爱干净,她要抢在公爹卖水果回家前把院子收拾利落。后来公婆患病期间,她每天过去洗衣做饭,晚上守在床前照料。用她一颗真诚的心架通了一座“家庭血脉桥”,4个姓氏的特殊家庭变成了幸福的一家人。
她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位乡亲,想当好村民的“贴心人”。这些年来,大家早就把她这个外来的媳妇当成了“家里人”。桃棚村属于深山区,五个自然村相隔较远,每当村里要发放补贴款时,她都会给没有领款的村民一一打电话,有时候村民们会说,“小乔啊,你先留着吧,等我有时间了再去拿”。村里有一位老人,耳朵听不见,腿脚又有残疾,以前每次收农村合作医疗款时,她总是为她垫付,老人的儿子知道后非常感动,把钱送到她手里,怪她不早说。她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位乡亲,久而久之,大家也把她这个外来的媳妇当成了“家里人”,和村民建立的这份信任成为她前进的动力,让她备受感动。村里老年人居多,耳背的、腿脚不好的也多,往往一件小事,她要反复说好几遍他们才能明白。这些年来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但她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无私付出,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求回报。
2020年初为有效管控疫情,桃棚村严格管理,号召村民减少外出。但村民日常所用的生活物资也要有所保障,于是村干部想出一个好办法——做村民的“代购员”、“送菜员”,最大程度保证乡亲们的正常生活。考虑到疫情期间,村民口罩紧缺、出门购物有风险,乔艳美毅然决定“承包”全村的采购任务,成了村里的“代购员”。
“我家里有车,可以帮着大伙儿统一采购,这样就不用家家户户都往外跑了。”村民们纷纷列出了自己的采购清单:鸡蛋、西红柿、大白菜、砂糖橘、牙刷、洗衣粉……大到一日三餐,小到一根充电线,乔艳美都会一一帮村民采买。“这样大伙儿能方便点儿,对疫情防控也有利,我多跑两趟不算啥。”在做好村里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她每天抽出时间来统计全村乡亲的采购清单,再自行驾车到城区内进行大采购,然后送到检查点,这每次都要花上多半天的时间。
乔艳美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她不计付出和回报,把“助人是快乐的”当作一种信念,当作一种心态。全心全意地为村里做事,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服务,那些点点滴滴助人为乐的“小事”,贯穿着乔艳美的日常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