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溧水生态大美图景徐徐铺展,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质、清丽的山川,溧水人感受到了看得见的生态福祉。
造林增绿,溧水城市颜值飙升
溧水境内有大小各类山体1200余座。从本世纪初开始,溧水区立足实际,把森林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坚持植绿、补绿、护绿,持续推进“生态溧水”建设,累计新增造林25.7万亩,辖区林地面积达52.7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6.1%,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
植树造林是举措,推行“林长制”是创新。近年来,溧水大胆探索,推行“林长制”责任体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让林业资源有了各自的“管家”,让“绿色银行”有了制度和队伍保障。
人在城中,城在绿中,一幅山水城林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秀丽画卷,已经成为溧水人日常生活的现实图景。
治水提效,让城市“因水而美
水,是一座城市的血脉,散发着城市的灵气。溧水境内河湖众多,水生态家底丰厚,如何治理和保护?2013年,溧水区率先在全市启动了水务一体化改革,推动“九龙治水”向“一龙治水”转变。
供水设施方面。建立了长江水与境内2座中型水库水源互联互通互补的多水源供水格局,全体居民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污水处理方面。累计建成污水管网539公里、区级污水处理厂1座、镇街污水处理厂7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703座,污水收集处理率达84%。
水域治理方面。先后完成16项重点河道水环境提升工程,构建了石臼湖—城区河道—秦淮河的循环补水清水通道。目前,溧水区6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优Ⅲ比例实现“双百”目标。
在溧水人眼中,水清、岸绿、景美,成为溧水城市日新月异的重要标签。
守牢红线,打造溧水特色模式
溧水是百里秦淮源头,自然禀赋优良。2013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溧水将接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划定为生态红线和生态管控区域。
溧水通过建立生态红线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涉及生态红线项目审批、加强生态红线区域巡查管控等,生态红线区域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此外,溧水通过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助力推进全区的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发展。2015年以来,溧水区累计投入资金约3亿元,全面清理整治生态红线区域内环境问题,“生态美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溧水特色的践行“两山”理念的模式和路径。
生态蜕变,化工镇创成“健康镇”
如今,走进南京溧水晶桥镇,新桥河边鸟儿觅食嬉戏,生机盎然,碧绿河水如一条玉带穿镇而过,河岸景观优美。然而,在10多年前,新桥河曾受到上游化工企业的严重污染,河水黑臭,水质劣Ⅴ类。
2013年,溧水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关闭了晶桥观山化工园区,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全面重塑健康环境,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乡村旅游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目前,晶桥镇已建成枫香岭—石山下、望悠谷—水晶、曹庄富硒生态园等远近闻名的旅游片区。中国供销博物馆、虫子谷国际艺术村、花迹无想山居、竹上云想度假区、未见山酒店、龙吟湾山庄,一个个旅游景点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美丽经济。
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溧水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持续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