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有冰雪声。”
炎炎夏日,翠绿相间的波浪条纹,切开一口咬下去,半块落肚,一种沁凉和甜津直抵肺腑,那舒畅那爽口,让人心旷神怡。
对于西瓜,中国人一直情有独钟。前不久,“中国人的‘吃瓜自由’,外国人只能眼馋”冲上热搜。文中提到,中国人每年吃掉的西瓜高达160亿个,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00斤。这惊人的数量,怕是连“吃瓜群众”也要惊掉下巴!
谈及产地、品种,不少“吃瓜群众”或许还能说出些门道来,但要问是哪个地方的人种的,大概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其实,在西瓜界,一直有本“生意经”:我国市场上每10个大棚西瓜,就有7个出自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瓜农之手。
故事,要从5名农民的“淘金史”说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偶然的机缘,茅畲乡5名瓜农来到上海某部队下属的农场种植西瓜,开创了外出租地种瓜的先河。
一子落下,激起千层浪。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域限制,黄岩农民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望而兴叹。外出租地种瓜,无疑是早期“飞地农业”的雏形。
因为收入可观,在此后30余年的时间里,外出种瓜成为黄岩西部山区、长潭水库周边乡镇村民眼中最有前景的事业。
到上世纪90年代,黄岩瓜农又开始在全国首创西瓜大棚栽培,实现了不同区域、一年四季种瓜,直接为队伍扩容按下快捷键——前一年的12月至次年2月先赴海南,再从云南接档,4月初转到四川。
瓜农的纬度梯次分布,正好打了个时间差,避免了扎堆上市带来的价格下滑,也实现了连续化供应。
如果说,第一代瓜农专注于“种好瓜”,那么,新生代瓜农更看重品牌的影响力,提倡生产和营销两手抓。
为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黄岩区瓜农协会提出统一使用“红耘”西甜瓜品牌,主要经营早佳8424、东方蜜1号、早春红玉、春光等优良品种。经过几年不遗余力的精耕细作,“红耘”品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追着太阳种西瓜,基地跟着市场转。眼下,黄岩区外西瓜种植面积已达57万余亩,是本土经济作物种植的3倍。同时,通过瓜果培育、土地流转以及销售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产业优势“滚雪球”般扩大,已形成经济带动值近100亿元的特色农业产业群。
“跟着数据种西瓜”,黄岩瓜农再开风气之先。
今年44岁的卢灵锋外出种瓜已有19个年头。“西瓜不能连作种植,一般种一两年,就得换地方。以前是哪里有地去哪里种,今年这1000多亩是用数据选出来的,产量和品质都不错。”
从经验到数据的跳跃,源于黄岩“瓜果天下”APP连接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的权威数据,将拟选区域的气象、土质、灾害等指标量化,再通过对租金预算、营商环境等数十项关键参数进一步优化算法,最终得到选址推荐指数。
正确选址,为瓜农种植开了个好头,带来增产、降成本等实打实利好。卢灵锋的西瓜基地将在今年8月底完成采摘,预计总产量可达4000吨。
由此可见,在黄岩瓜农种植版图裂变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主动扮演了“市场护法”“瓜田守望者”的角色。
今年,我区在“瓜农天下”平台的基础上迭代升级打造“瓜果天下”应用,通过数据链贯通全区杨梅、西瓜、柑橘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和政策链,打造集标准化种植、可视化溯源、精准化销售和一站式服务于一体的“瓜果天下”应用场景。
目前,已成功链接分布于国内的48个优质瓜类生产基地,认证果农1.5万人,种植面积95.36万亩。
从“会种瓜”到“慧种瓜”,也意味着黄岩的“飞地种瓜”已进阶为“2.0”升级版本。
种瓜得瓜,根源在基因。黄岩瓜农却能独占鳌头,诀窍是什么?
任何形态的经济发展都必定内蕴了特定的文化力支撑,否则任何形态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沿着现实的脉络,细数来路的点滴。我们不难发现,黄岩瓜农因资源缺乏而走南闯北,却也恰恰凭借自身的精神财富而创造了新的独特“资源”。
“特别能吃苦,守着瓜田,风餐露宿。”
“懂技术、善经营、会抱团。”
“在中国,凡是有大棚西瓜种植的地方,都能听到黄岩的乡音。”
黄岩瓜农身上的时代精神与这一时代的民族使命相联系,又与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精神相关联。对绝大多数同样存在“缺乏”的地区来说,具有对照和感召的现实意义。
从“东南小邹鲁”,到台州老工业基地,再到“中国模具之乡”,在赶超发展的道路上,黄岩一直不甘人后,奋楫争先,勇立潮头。
“吊蔓栽培、瓜田套种、一年种两季西瓜、在南瓜秧上嫁接西瓜……在对技术的追求上,黄岩瓜农体现出与生俱来的匠人精神。”黄岩瓜农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才谦自豪地说。
通过“夫妻西瓜棚”“老乡带老乡”,从上海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4.3万黄岩瓜农星罗棋布,提供区外农民就业岗位5万余个,年增加区外农民收入30多亿元,走出了共同富裕的别样路径。
现下,“黄岩瓜农”正成为一个响亮品牌。
与黄岩蜜橘、东魁杨梅等不同,这是一群人的品牌——敢闯敢干、勤劳专业、天下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