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你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才知道,这里有多壮美!”9月3日上午,记者拨通了远在4000公里之外的秀洲区援藏干部、新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攀学的电话。电话那一头,陈攀学的声音带着鼻音,不到10分钟的工夫,他就已经开始呼吸急促。
那曲,平均海拔445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处于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是全国唯一不长树的城市。今年5月的一天,组织上找陈攀学谈话,就前往西藏那曲市色尼区对口支援一事征询他的意见。听到这个消息,他当时内心一阵澎湃,家中妻子临盆在即,大女儿也才8岁,但他毅然向组织表达了接受援藏任务的意愿。
陈攀学的选择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在出发前的晚上,他看着妻子和孩子熟睡的样子,再想想将要去西藏甩干膀子大干一场的场景时,彻夜未眠。
7月19日,陈攀学背上行囊,乘坐了7个多小时的飞机,踏上了那曲大地,同全市另外3名干部开启了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而此时,他的小女儿出生才不过两周。
“来之前也做好了思想和身体上的准备,但真正到了之后发现,还是会不适应。”陈攀学告诉记者,刚到那曲市色尼区的那两天,他是在熟悉当地工作和适应高原反应中度过的。
陈攀学挂职那曲市色尼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一到当地,就开始着手对接蔬菜基地配送以及地热发电等项目。“虽然这里是上午9点半上班,下午3点半上班,但我们还是习惯按照以前的工作时间,就希望能多帮当地政府、百姓干点实事。”陈攀学说。
然而,正当一切都开始慢慢适应起来的时候,8月8日,西藏突发疫情,色尼区全域实行静默管理。这一下子就打乱了陈攀学的工作安排。很快,所有工作重心随之转向疫情防控。
在疫情防控检查中,陈攀学发现,当地由于前期没有发生过疫情,缺乏实战经验,而自己在秀洲有着多次隔离点的工作经验。他当即建议,要在隔离点硬件上设置“三区两通道”,工作人员要有具体分工安排,防护服要注意穿脱流程……一些看似简单的经验,却为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秀洲援藏干部的力量。
“防疫物资早一刻到达,这里的老百姓就少一分风险!”因为当地缺乏防疫物资,陈攀学又紧急与秀洲联系。通过多方紧急筹措、协调,包括陈攀学对接的30万元防疫物资在内,嘉兴方面共计筹集142万元防疫物资,跨越4000多公里,由顺丰专车送到了那曲市色尼区。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面罩、防护服、消毒洗手液……随着援助的医疗防疫物资被陆续投入色尼区疫情防控一线,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也挑战着陈攀学的身体极限。“前两天给工作人员培训疫情防控注意事项时,每讲5分钟,我可能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再接着讲。一节在嘉兴只需40分钟的培训课,在这里可能要1个多小时。”陈攀学说,连日来,因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加上高原反应,他几乎每晚都难以入眠。
“学会取舍,很难。但是援藏以来,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这是一次充实自己的机会,我也在不断地收获着人生有价值的、难得的经历!”他说。
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淬炼的是身体,考验的是党性。近年来,秀洲一批批援藏干部在高寒缺氧、紫外线强烈的环境里长期工作生活,远离家乡和亲人,却在电话那头,默默说一句“没事,都挺好的”。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秀洲援藏干部让青春之花绽放在雪域高原,就像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开得鲜艳,留下芬芳。
据了解,为进一步激励援派干部人才担当作为,秀洲区委组织部建立了援派干部后方保障工作机制,通过组建援派干部后方保障工作组,由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或派出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由区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或派出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或派出单位办公室(人事科)负责人担任联络员,并配有医生、教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从而更好地关注援派干部人才家属的生活,积极帮助解决子女就学、家属就医等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