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滨海新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各项工作全面竞进、捷报频传: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首次获得国家专利金奖,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国考评连年进入先进行列,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领跑全市,两单证券化产品均获批进入最后发行阶段。截至目前,新区专利授权14661件,占全市33%,有效发明专利总量15161件,占全市31.6%;全区万人人均发明专利73.34件。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发挥专项资金作用
近年来,滨海新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出台《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提升方案》,对标对表先进地区,着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获得感和满意度;印发《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稳企助企若干措施》,高效释放知识产权政策红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资金支持方面,滨海新区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作用,安排2021年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中期验收项目支持资金;推进“创新创业·专利技术转化”项目立项工作;起草《2022年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加快中央财政资金及地方匹配资金拨付使用工作。
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提高社会共建水平
滨海新区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研究,加快制度创新,率先将知识产权保护考核结果纳入“三考合一”,加强全链条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闭环体系,围绕“严、大、快、同”,开展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实施“铁拳”“蓝天”“剑网”“双打”“龙腾”等专项行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
此外,滨海新区获批天津市第一批区域专利行政保护试点单位,并在2021年全市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以优异成绩名列榜首。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新区举全区之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建设,制定滨海新区假冒专利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机制,对重点单位开展政策巡回宣讲、给予重点保护,助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扎根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专利强企工程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滨海新区围绕“1+3+4”产业布局,实施专利强企工程。天津七一二公司等17家企业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合计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7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37件。海滨街道初步建成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并申报市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天津海信意成、天保地产公司主导建成2个知识产权特色园区。
此外,新区落实《滨海新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行动计划(2022—2024年)》,引导优势农产品企业加强商标品牌运作,完成“崔庄冬枣”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完成“茶淀玫瑰香葡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申报工作,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提升专利运用能力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天津科技大学、天大滨海院建成3家综合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形成14个高价值专利群,技术交易额达1亿元。渤化讯创、赛象科技、360科技公司建成3家优势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4个专利池。天大滨海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从高校等多渠道收储产业优秀专利,甄选出首批10件高价值发明专利,面向全国企业限期免费开放许可,为低成本创业提供专利支持,成为天津市首批开放许可专利。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布局完成2单投资项目,投资1300万元。
此外,滨海新区举办2022年知识产权交易会和滨海新区专利开放许可推动会。新区共11家单位11项专利预获奖,首次预获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数量全市占比58%,稳居全市第一。
创新证券化新模式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滨海新区成功探索可在全市复制推广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滨海模式”,计划年内完成两单证券化产品发行,目前两单产品均已获批进入发行关键阶段。其中一单支持优秀民企发展,由智慧财富(天津)牵头,联合中关村科技租赁共同发行;另一单支持国企改革,由天津银行发起,联合智慧财富(天津)共同发行,底层资产由渤化集团所属6家新区企业构建。
滨海新区将持续深入贯彻国家和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专利强链强企示范工程、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提高专利预审质量、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