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早餐会,精准为企业排忧解难;拿地即开工,实现了项目审批极限提速;联合竣工验收,保障企业“即验即用”……今年以来,一个个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温馨举措,使海门营商环境在创新改革中持续优化,助力海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海门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抓手,及时出台实施意见,推出了“万事好通·马上办”海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77条”,各部门、各区镇围绕77条举措,进一步深化、细化,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全力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营造有海门力度、海门速度、海门温度的营商环境,不断提高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企业申办更便捷
海门志加豪建材经营部是今年以来我区众多享受到个体工商户“掌上办”政策红利的经营户之一。前不久,经营户陆少威通过“江苏市监注册登记App”注册账号,在网上进行了身份验证、手机验证、资料填报,随即在线提交,审核通过后,他还申请了营业执照免费快递送,工作人员当天便将营业执照寄出,实现了足不出户、零费用领取营业执照。
今年3月1日起,区行政审批局推出个体工商户“掌上办”业务,海门辖区范围内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可通过“江苏市监注册登记App”在线申请,所有办理过程只需一部手机就可完成,从而实现从“网上办”到“掌上办”的“智慧升级”。截至目前,海门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掌上办”办件率超92%。
“准入准营更便捷,是今年海门营商环境提升的一个重点。”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潘卫星说。今年以来,海门推进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向医保延伸,深化“政银合作”,将企业开办向银行营业网点延伸,开通工商银行等多个“政银通办”网点,方便企业“就近办、多点办、一网办、一次办”,常态化0.5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与税务及后置审批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将“股权转让变更登记”事项与税务部门“个税征收”整合为企业变更登记“一次办”,实现个人股权转让和个税征收信息自动交互;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的实施方案》,健全我区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及企业场所证明“承诺即免交”改革。不断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公示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出台《南通市海门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对全区23个部门81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进行改革,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今年以来,已惠及市场主体8860余户。
项目推进更有力
最近,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在开发区“试水”成功,项目建设单位作出承诺后,审批时限将压缩至1天。
通光集团是第一个“试水”受益者。该集团将建设年产1.7万公里的通信及电子装备用线缆、1000套电气线束互联系统扩建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计划2022年12月投产。“这个项目在办理环评时,开发区审批部门告诉我们可以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当天申请即可完成办理。这对我们企业来说真是利好消息,项目环评当天完成审批,节省了企业开工时间,而且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真切感受到了海门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通光集团相关负责人拿到项目环评批复时连连感慨。
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今年以来,海门围绕“快”字,不断创新项目审批服务机制,打好项目推进组合拳,让项目推进更有力。项目审批服务向前端延伸,区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健全项目预审机制,推行环评、能评审批“前延”服务,共梳理出项目策划生成阶段、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前延”服务清单18项,为项目推进提供精准辅导;实现施工图、抗震、气象、消防多图联审,提升审图实效性和便利度,从而使“开工一件事”实现“拿地即开工”。
6月,南通合众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扩建项目一天内取得了《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5证,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同时,我区不断完善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强化市政公用配套接入高效联办,保障企业即验即用,实现工程建设由“一站式拿地开工”升级为“一站式竣工投产”。今年以来,已惠及项目336个。
服务企业更温馨
8月15日,临江新区的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人事专员陈女士顺利通过“万事好通·马上办”平台申报了一项海门籍返乡就业人员补贴。
据悉,“万事好通·马上办”平台发布《南通市海门籍返乡人员就业补贴申请的通知》后, 临江新区经发局工作人员及时将通知转发到相关企业, 该公司对照通知要求,发现有企业员工符合上述条件, 于是很便捷地通过平台操作流程,完成了补贴申报,人社部门快速完成审核,并通过电话、短信同时提醒对方。对于此次“不见面”申报,陈女士表示“万事好通·马上办”平台确实很方便、很实用,一方面能及时知晓申报信息,如果没有平台,企业根本不知道有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办事员跑来跑去,对企业来说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海门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将“雪中送炭”纾困帮扶和“添砖加瓦”扶持培育相结合,服务企业更温馨,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底气。
政策供给有力,海门研究出台“产业三年倍增实施意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小微工业企业列规增收三年行动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意见方案,积极践行工业大企业、规上企业、中小企业培育“分类施策”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谋发展、提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揽子的政策激活了企业发展激情,截至7月底,海门全区超10亿元企业达1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两家。中天钢铁、当升科技、招商局重工等一批支柱型企业屡攀新高,预计到年底,当升科技和中天钢铁应税销售将双双超百亿元,海门区将实现百亿级企业“零”的突破。
今年上半年,海门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新形势,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海门区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常态化深入企业宣贯政策、问需问计、纾困解难,及时倾听企业各类诉求,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工稳产。依托“海企通”、12345平台等为培育入库企业搭建问题诉求在线便捷反馈的通道,开通运营“万事好通·马上办”一站式企业发展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智能匹配、申报线上办理、兑现落地全链条信息化功能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走路”。
针对重点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清单式”闭环管理,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今年以来,海门818家规上工业企业、4965家规下企业走访实现全覆盖,收集各种问题诉求298个,协调解决200多个。创新实施政企“早餐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今年以来已召开四期,共44位企业家受邀参加,通过分类交办、协调会办等方式已办结问题2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