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是一场高规格的大会,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擘画。
8月18日,市委文化工作会议下发的《中共杭州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 高质量建设一流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我市要全面构建文化建设“158体系”。其中,“1”是建设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的一流历史文化名城,“5”是统筹推进文化铸魂、文化塑形、文化赋能、文化惠民、文化兴业五大任务,“8”是重点实施创新理论引领、历史文脉赓续、主流舆论聚力、文明典范创建、文艺创作攀峰、文化服务优享、文化产业提质和文旅融合深化等八大行动。
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在杭州的生动实践,文化工作迎来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机遇。
五大任务勾画蓝图
未来五年目标清晰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围绕职责使命,杭州将推行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格局,努力建成“人文之窗”。
未来五年的目标,也非常清晰具体。比如,在推进文化铸魂、文化塑形和文化赋能工作中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世界文化遗产群落联动效应充分彰显,宋韵文化高地基本形成,人民群众思想自觉、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培育5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社科智库、5个国家级优秀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形成10个以上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标志性成果。建设30家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城市品牌更加鲜明。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进入新境界,“浙江有礼·最美杭州”成为精神共富标志性成果。全域文明创建覆盖率实现100%,文明好习惯养成率达到90%以上,社会诚信度达到96%以上,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在推进文化惠民方面,目标是“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便利通达,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推出杭产文艺精品力作50部以上,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4400平方米左右,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3.5%以上。
在推进文化兴业方面,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性产业的地位要更加突出,文化与旅游、科技、制造、服务、金融等领域跨界融合,新培育文化领军企业(上市企业)20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
远期目标上,到2035年,杭州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达到新高度,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充分显现,成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的先行高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重点实施“八大行动”
一、创新理论引领行动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
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杭州的实践”等重大课题研究,高水平推进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建设。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支持建设重点文科实验室。
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出一批“走心的思政课”。
加强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培育省级基层宣讲工作室20家以上,每年开展基层宣讲活动1万场以上。
健全红色资源保护研究利用长效机制,用活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
二、历史文脉赓续行动
深化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联动保护与利用,高水平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湖世界爱情文化公园,统筹推进钱塘江古海塘、新登古城墙、天目窑遗址群等文化遗产储备申报工作。
全面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推进南宋皇城遗址公园(南宋博物院)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做大做强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持续擦亮“西泠印社”金名片,活态传承金石篆刻、丝绸、茶叶、瓷器等东方传统文化元素。
统筹全市博物馆规划布局,建设“博物馆之城”。
三、主流舆论聚力行动
加快媒体融合改革,推动市级媒体在体制机制改革、深度融合、集约化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镇(街)微融媒体中心,深化“新闻+政务+服务”运营模式。
深化政务新媒体集群建设,建立头部平台深度合作机制,加强“西湖朋友圈”自媒体联盟建设。
实施国际传播重大项目,健全“1+N”国际传播全媒体矩阵和海外社交平台矩阵,组建杭州国际传播中心。
办好杭州亚运会等国际体育文化盛会,深化国际友城人文交流,努力成为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
四、文明典范创建行动
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牵引,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市域“满堂红”。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志愿服务精准触达机制。
持续打响“最美现象”发源地品牌,深入推进“浙江有礼·最美杭州”市域文明新实践。实施“最美”群像计划,健全关爱礼遇机制。
加强信用杭州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倡导清廉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乡镇级少年宫全覆盖。
创新网络文明实践,壮大网络公益联盟,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
五、文艺创作攀峰行动
加强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力争打造2-3部具有鲜明杭州辨识度的现象级文艺精品,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作品数量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推进新时代主题原创歌曲创作,加大主题出版支持力度,推进美术、书法、篆刻艺术振兴,推动优秀文化作品在杭州首发、首演、首映、首展。
加强重大文艺创作平台建设,持续做强之江编剧村、中国网络作家村,办好“亚洲之光”艺术节、中国戏剧节,建设之江艺术长廊。
完善文艺创作生产资助体系和引导激励机制,加强全周期文艺精品服务。
深化“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创作实践活动,实施“艺术乡建”计划,打响“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品牌。
六、文化服务优享行动
用好杭州国家版本馆,建成杭州美术馆、杭州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杭州音乐厅等新时代文化地标。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推行新一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探索推出文化保障卡。
推广“礼堂联盟”“文化走亲”等举措,引入“文化管家”等社会力量,提高公共文化空间使用效益。
办好宋韵文化节、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西湖日”、“良渚日”等文化活动。
常态化“送文化”“种文化”“赛文化”。举办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七、文化产业提质行动
加快推动以数字驱动、内容原创、模式创新为引领的数字文化产业。
建好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国家级重点产业平台,高水平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
培育一批上市文化企业和行业领先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加大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文化产品设计开发,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行动。
加强版权保护,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
打响“动漫之都”“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八、文旅融合深化行动
持续培育文旅金名片,打造“最忆是杭州”的美好文旅体验。
推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推进钱塘江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等诗路文化带和杭黄自然生态与文化旅游廊道建设。
发展历史文化、红色景区、商务会展、度假休闲、乡村康养、研学实践等特色旅游,率先建成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
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培育“杭州奇妙夜”等文旅特色品牌,推出文旅消费标杆地10个以上。
放大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效应,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