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省体育局公布我省2018年度优秀调研成果名单,市体育局《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提升路径研究》被评为一等优秀调研成果。该调研课题通过深入调研我市“体育+”特色村(居)现状,分析了我市“体育+”特色村(居)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我市“体育+”特色村(居)发展对策。
金华首创“体育+”特色村
2016年以来,全国兴起打造体育特色小镇的热潮。当年,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率先推出“体育+”特色村(居)发展战略,市体育局制定下发《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创建(试行)办法》,与市财政局一起制定了《金华市体育事业发展(产业)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对纳入市体育产业发展项目库管理,并给予奖励。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我市共评选出三批共计24家“体育+”特色村(居)单位。
“体育+”特色村是金华首创,据称创意来自磐安县冷水镇小章村。磐安县冷水镇小章村是个只有150户400多人口的小山村,95%年轻人在外地打工。该村兴建钓鱼场、露天球场、多功能体育馆、登山游步道,2016年入选我市首批“体育+”特色村(居)。近三年来,小章村已先后承办100余场全国、省、市、县各级体育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气排球运动爱好者,成为磐安县首个“无景点旅游”目的地,先后被评为省“身边最美运动健身场所”、市农家乐集中村。
调研组成员、市体育局产业处处长卢国胜说,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周末出游方式中,70%以上选择去近郊的乡村旅游点旅游,我国近郊乡村旅游经营点接待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虽然乡村体育旅游只占乡村旅游的极少部分,绝大多数现有乡村旅游形式还只是以农家乐、渔家乐、农场庄园、特色产业带动、民俗风情发展、现代农村展示等五种模式为主,但乡村体育旅游已呈现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目前,我市24家“体育+”特色村(居)经营管理主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村委会为经营管理主体,有21家,占绝大多数;第二类是成立旅游开发公司,以企业化进行运营管理,有3家。
存在问题:“四缺”“一无”
从面上来看,我市乡村体育旅游活动遍布各个县(市),但总体规模都比较小,活动项目少,形式单一,特色不明显。调研组实地考察发现,我市一些乡村体育旅游点宣传广告氛围不浓,没有比赛时游客稀少,设施闲置。调研组将主要问题归纳为“四缺”和“一无”:
一缺少经济拓展手段。尽管乡村建设搞得非常漂亮,有整齐的街道、别致的民宿,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跑步机、动感单车、健身步道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但来游玩的人群基本上都是本地村民,外地游客没人上门,谈何生“财”?
二缺少特色。走访中,一些乡村体育旅游点负责人反映,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游客太少,招揽不到什么人来玩”。调研组发现,绝大部分特色村运动项目设计规划上,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比较单一,游客除了参与干农活,感受乡间气息,吃顿野味外,没有更深层次的游乐活动,无法达到深度旅游的目的,游客来了一趟,就不想来第二趟,缺少“回头客”。调研组因此认为,游客少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地方特色不够吸引人,乡村区别于城市的“土玩意”、“土货”、“土办法”不够多。
三缺乏清晰定位,同质化严重。24个“体育+”特色村(居)中仅有少数发展定位比较明确,如走生态休闲农庄线路、走专业体育赛事路线,而绝大多数是单凭“一处美景”、“一个玩法”就想吃遍天。
四缺少整体打包。除了诸葛村、上朱民族村等村,好看、好玩、游玩项目丰富的地方少,游客来了不少,但留下来住一晚的人不多,许多村游客来了只是“半日游”或“三小时游”。如果24个“体育+”特色村(居)中有特色的村子来个抱团打包两日、三日游,让游客领略不同乡村的风情和趣味,目前这种整体思路还未付诸实践。
一无是无人组织。调研中发现,许多村子有非常好的体育元素,如新添了射靶场、浮漂桥、皮划艇等,但从组织形式上看,绝大多数地方没有工作人员出面集中组织,全凭游客自我玩耍。
对策:创新产品更新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乡村体育旅游已形成多种类型,如康体养生型(登山、竹筏、滑雪等);乡村民俗体验型(种菜、踢毽子、射箭、马术等);体育观赏型(赛龙舟、山地自行车赛等);探险/刺激型(攀岩、漂流、自行车、越野等)。某研究机构对1500名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者的需求动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35岁以下年龄段68%以健身、 康体动机为主,选择健身性较强的体育旅游项目;36~45岁年龄段58%以康体、体验动机为主, 选择康体性较强的体育旅游项目; 46~55岁年龄段60%以养生、康体动机为主,选择以康体性较强的体育旅游项目;56岁以上年龄段88%以养生、文化动机为主,选择以轻松的养生体育旅游项目。可见,居民体育旅游项目需求动机与他们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相吻合:青少年喜好运动量大刺激性强的健身康体性项目,如山地车、 攀岩、 滑雪等;中老年偏好运动量适中的养生康体项目,如徒步、垂钓、民族传统体育等。
调研组提出,根据消费者消费结构以及需求的多样性,我市应创新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发展模式。此外,要进一步加强特色乡村的品牌营销策略。对于体育旅游管理体制、体育旅游资源完善和利益分配制度等方面,政府相关部门更要进一步创新,建立健全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仅要出台相关文件进行引导,还要在制度上进行保障,在资金上加强投入。
调研组建议,发挥政策红利,各县(市)要培育一批重点体育旅游项目并争取列入省或市一级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积极对接国内外真人娱乐节目来我市乡村开展活动,利用横店影视基地的优势,争取外景拍摄机会;打造一批固定的体育与乡村旅游结合的赛事活动并推向市场;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意公司、文化企业、主流媒体等参与运作,积极探索旅游营销的长效机制;每个“体育+”特色村(居)制作丰富多彩的节目单;开发以城市退休老人为对象,以养老服务为主题的“体育+”特色村(居);区域联合构建特色乡村体育旅游线路,我市各乡村依托资源条件与地理位置,发展区域联动,打破各地行政区域界限,展开区域间联合与协作关系,设计精品特色旅游线路,进一步带动各个乡村发展,从而实现各区域间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