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南通 > 文字新闻
工业应税销售首破万亿大关
发布时间:2019-01-22  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按照省委赋予南通的“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定位、新使命,全市上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市工业运行主要指标保持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态势,规模工业增加值、工业应税销售、工业用电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应税销售全年完成10086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培育转型,描绘产业新图景

  上月26日,由振华重工设计建造的广东省首个海上升压站在南通完工,与造岛神器“天鲲”号等,被业内誉为2018年南通十大名船。船舶业虽处在冬天,南通却不断出品惊艳世界的船舶海工产品,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4个产业在去年入围省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2018年,我市着力构建“3+3”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转型,促进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形成特色、做大总量、提升能级,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地标性产业。全市“3+3”产业企业数量约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48%,总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超过60%,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主导产业勇攀高峰的同时,我市不忘抢占新兴产业“风口”。去年11月,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博览会发布的一条信息令业界关注:设立100亿元专项资金,招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高精尖项目落户。当下,南通积极布局以中央创新区为核心的“一核两区六基地”,招引阿里、华为、中兴、浪潮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力争到2025年,成为我国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全市已形成通信产品、集成电路封测、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四大主导板块,到去年底相关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

  去年12月,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明确今后将重点发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等(3+3+N)具有高端引领作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钢铁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纺织新材料、绿色能源、高端粮油食品等沿海临港高端绿色产业基地。

  聚焦项目,打造发展新引擎

  2018年10月19日,招商局集团与海门市政府签订邮轮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建设邮轮制造基地、邮轮配套产业园和国际邮轮城,建造我国首艘豪华邮轮。

  去年以来,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列阵沿江沿海,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引擎。中天钢铁千万吨级精品钢生产基地、总投资450亿元的金光纸业已经落户,180亿元的阿里江苏云计算中心、150亿元的恒科新材料二期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正在建设……全市共有41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项目数量全省第一。

  聚焦“3+3”重点产业集群,南通牢牢扭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一着不让抓开工,更加注重抓竣工、抓达产、抓转化,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2018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4个,新开工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7个;“3+3”产业新开工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81.9亿元;73个“3+3”产业亿元以上项目投产,新增销售收入53.9亿元。

  长龙起舞靠龙头,企业家是抓项目、兴实业的主力军。我市积极实施“5215”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梯度培育一批500亿、200亿、100亿、50亿级规模工业企业,发挥大企业在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500家。

  以“龙头企业+龙头项目”为抓手,南通地标产业集群耀然崛起:船舶和海工占全国市场的份额分别达1/10、1/3;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龙头企业水平位居世界一流、国内第一,产能跃居全球第6位;高端纺织产业规模约占全省15%。

  融合创新,加快智能制造步伐

  1月初,2018年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拟认定名单公示,29家企业榜上有名,为工业经济创新发展再添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8年,我市持续推动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创新,加快工业“制造”向“智造”迈进。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车间、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船舶管加工智能制造车间……一年来,南通智能制造屡创佳绩:新增2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省级智能车间11个、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1个,第三批市级智能车间达20家。目前,全市已累计实施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9个,约占全省总量1/6;智能化升级改造企业达500家,占规模企业数9.5%;累计建设省级智能车间44个。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市经信委等部门努力为企业创新松绑和助力,全年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经营成本超120亿元。《关于推进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相继出台,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撬动企业创新转型:提高对企业以技术需求对接创新成果的资助额度,对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给予重奖,鼓励企业智能化先进技术改造……

  一系列利好政策让企业焕发活力。2018年,全市新增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数全省第二;新增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个;创建省级专精特新及科技小巨人企业11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30家;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家,通过国家贯标评定企业20家,创历年新高。目前,全市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量突破235家,总量居全省第一方阵。

上一条:江苏工院与东盟合作对接会在京举行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