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合肥 > 文字新闻
一个工业园区的接续创业路
发布时间:2019-01-18  来源: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安徽包河经济开发区

  十多年前,合肥城郊有一片寂静空旷的农村乡野,田连阡陌,春生夏长;十多年后,这片17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无到有,华丽蜕变,成为一座“花园式”高科技园区,令人为之侧目。她,就是包河经济开发区。

  三次搬家、三次转型、三次创业,在包河,包河经开区的发展烙印着时代的变迁。

  第一次搬家:风云际会,园区起步

  时针拨回至2002年。在合肥市新一轮区划调整的背景下,四大城区各自设立工业区。

  “我们包河也是由郊区更名而来,当时,全域划分近郊、中郊、远郊三大块,工业区就设在中郊,寄希望由中部崛起带动整体发展。”现任包河经开区纪工委副书记彭玉海介绍。

  筚路蓝缕,创业维艰。“一片农田两条路”是工业区成立之初的真实写照。

  仅有50万元开办经费,各区直、乡镇部门集中抽调精兵强将,在老美菱大道(机场路)租赁临时办公点,随后整体搬迁至花园村村委会,火速进入筹备运转。

  “看准路,拼命干,大家全身心投入,‘5+2’‘白+黑’,连休息的概念都没有。”彭玉海陷入回忆。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从修路起步,大规模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几乎所有资金、资源、人力都扑向了工业,园区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考虑到征迁后,农民失去土地,我们研究制定系列补助保障办法,持续办培训班、辅导班,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彭玉海举例,“2006年,周冲、石桥两个村主动要求划入工业区,老百姓渴望发展、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巨大热情可见一斑。”

  把五年作为一个时间单元,园区经济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春风得意马蹄疾。片区面积迅速从最初划定的3.12平方公里扩大至6.18平方公里,并进入省级开发区行列。“全市各区同时起步,但很快,包河便一枝独秀了。”彭玉海说。

  第二次搬家:转型升级,产城一体

  2009年,滨湖新区掀起全面建设高潮,经济发展面临新一轮重要关口,包河工业区的未来也再次确立了全新的历史坐标。

  “这些年,园区快速成长,产业层次低、土地利用率低、配套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瓶颈问题逐渐暴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倒逼我们工业—配套—提升‘三步走’,全面提升环境和园区形象。”彭玉海介绍。

  如何“向空间要效益、向发展要质量”?经济账、资源账、环境账,包河工业区始终在算的“三笔账”,这也注定了二次创业同样不平凡。

  “退二进三”全面发力,“腾笼换鸟”快速推进,新产业一个个悄然崛起,服务业、高端制造业走上前台,园区转型升级渐次铺开,生活、生产、生态“三生一体”。

  此时,由于许小河拓宽建设需求,管委会大本营也再次搬迁,移师花园大道8号。

  “原本管委会仅辖土地规划、财务、建设等6个职能部门,但发展脚步太快,下属社区迅速扩充至15个,社会服务功能亟需健全。”骆岗街道党工委委员(挂)、综治维稳办主任姜方荣介绍。

  于是,借包河二次区划调整契机,管委会社会事务办单独出列,骆岗街道适时成立。

  由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园街一体”机制成为工业区创新路上的全新探索。姜方荣笑言,“我们当时去了浦东学习,但胆子比他们大,步子比他们快,体制机制更先进。”

  百倍的激情和干劲,换来百倍的收获。2015年,“包河工业区”更名“包河经济开发区”,发展空间也迎来革命性扩张,辖区面积增至原来的近3倍。

  第三次搬家:省府门户,滨湖智谷

  16载,沧海桑田。从当年一片洼地,到跻身国内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再到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这片17平方公里的土地印下的是奋斗者坚定的足迹。

  2017年,管委会再次整体搬迁。这一回,是为了给入驻的项目腾出办公地——合工大智能院,一个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要素的知名智能制造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正式入驻园区。

  “新时期,园区发展需要这种能够将创业者的智慧与激情、高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优势、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资源资本连接的桥梁纽带,所以我们诚心用最优的环境和最贴心的服务,让大家安心落户、放心发展。”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彼时,包河经开区的第三次创业,也悄然拉开序幕。

  定位“省府门户、滨湖智谷”,园区聚焦产业转型,确立“1+3”主导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和检验检测、军民融合、生物医药;聚焦服务转型,组建益企党群服务中心,对接各类政策基金,点对点开展精准融资服务;聚焦环境转型,制定出台三年滚动计划,全面实施市政路网、园林绿化、生活配套等“十大提升”工程。

  翻开包河经开区经济成绩单,一组数据让人惊叹:2017年,累计完成区级财政收入6.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4亿元;完成引资总量9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2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型产业89.5亿元,占总体40.7%。

  如今的园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坐拥两大省级战新基地、智汇工园、滨湖卓越城文华园……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企业排队入驻。身披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8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和20余项省级荣誉,蓄势待发,朝着4.0版智慧产业园区,扬帆再起航。

上一条: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和年产20万套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正式开工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