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生无小事。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体现了党和政府抓民生工程精细化、人性化的努力方向。作为高居榜首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太仓始终倾听群众诉求,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从百姓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提升富民惠民水平。这已成为两会期间代表们关注、热议的焦点。
优化窗口服务,回应百姓期待
小窗口牵动大民生。每天面对络绎不绝的办证群众,公安服务窗口与百姓走得最近,同时也是公安部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最前沿。“以优化窗口服务为突破口,让群众少跑腿,服务做到位,着力提升民警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市人大代表、公安局内保大队大队长何惠忠说。
去年以来,公安部门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按照“在线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端推送、快递送达”的工作模式要求,对我市不见面事项清单、见一次面事项清单进行摸底清理。目前公安部门的83项服务事项中共确定59项为不见面审批事项,21项为见一次面事项。
何惠忠说,以出入境窗口为例,先后落实推进公安部八项出入境便利措施、办理出国境证件“只跑一次”以及国家移民局五项出入境便利措施等便民服务举措,进一步减少出国境证件办理环节,缩短办证时限,扩大省外户籍居民出国境证件办理范围,并为有应急需求的外籍人员提供签证办理便利。此外,为主动贴近群众实际需求,有效避免群众办理证件“白跑路”。窗口去年10月1日起还推出了“早上班、不午休”错时工作制,将上午工作时间提前至8时15分,且中午不休息,保证窗口连续服务办事群众。今年,市公安局全面下放临时身份证办理权限,办证群众在派出所办理临时身份证,可实现“立等可取”,办证时间只需3到5分钟,彻底改变了过去群众先到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再持领证单到行政中心服务大厅窗口办理的问题,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何惠忠表示,公安部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与百姓的幸福指数关系密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未来公安工作改革的方向,倾听民声民意、加强警民沟通、提升服务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定能赢得更多百姓的点赞。
推进分级诊疗,破解“看病难”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模式是破解‘看病难’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市政协委员、市中医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主任中医师袁爱英认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患者的诊疗习惯等综合因素造成了“看病难”的现状。要破解“看病难”,就要加快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而分级诊疗制度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发挥医联体的作用。医联体将多级医疗机构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医疗卫生工作重心的下移,使得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近年来,市卫计委以“健康太仓”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突破,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优化,群众健康获得感显著增强。
袁爱英表示,不断提高群众的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关键在于让群众享受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因此,一方面要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加强我市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知名医院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让医联体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加快推进市一院、市中医医院与乡镇医院的医联体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要尽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改扩建的步伐。同时,也要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网络医疗更加便捷的成果。
加快推进医保领域高质量发展
在医保体制机制探索上,我市一直步履稳健,创新不断。我市医疗保险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立体医疗保障体系。当前,我市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群众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当前,医改不断向纵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如火如荼。有鉴于此,市政协常委、市司法局副局长孙建国表示,还要进一步加快推动医保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方便群众就医配药,完善细化考核方式。医疗行政主管部门、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应加强沟通协调,对慢性病患者、医保限制类药品使用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鼓励医疗机构配备和供应相关资源;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医疗资源不被浪费;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医疗行政主管部门需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方面实现患者的有关检查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也可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控。
孙建国说,除此之外,进一步推动医保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还应加强对基层医师的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考核。加快推动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生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提供软硬件支撑。
让百姓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太仓教育这几年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果,比如我市2013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2016年又被评为“江苏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这两项荣誉都是对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高度肯定。
“现在,从硬件上讲,我们的农村学校不见得比城市学校差到哪里去,甚至部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比城区学校还要好,比如港城小学、浮桥中学等,它们的投入都很大,建设标准很高,城区学校都比不上。”市政协委员、市二中副校长费佳玉表示,“另外,市教育局这些年通过加强师资流动,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像市实验小学、市一中的骨干教师,很多流动到了农村学校,他们给所去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不仅仅是设施设备上,农村学校的师资短板也在渐渐补齐。”
根据相关规划,我市在2018年~2020年拟开工建设幼儿园、中小学共28所,投入资金约25.57亿元,新增学位约2.8万个。同时,推进学校改薄和校舍升级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改薄工程共涉及30所学校。费佳玉认为,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为太仓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夯实根基。
“2018年,我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上线率均创历年新高,本科上线率列苏州大市第一,省太高李嘉鸿同学更是获去年高考苏州市理科并列第一名。”费佳玉说,“我市将继续高水平推动面向未来的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当好学校就在家门口时,市民的幸福感一定会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