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的干部作风如何?干事创业氛围是否浓厚?有无不担当不作为现象?”7月初,我市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组来到海工船舶工业园(寅阳镇),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个别访谈,“可以照实表达,我们会进一步认真了解。”
这是我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攻坚课题的最新实践。围绕干部队伍建设实际,今年6月,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下”的若干措施(试行)》。作为2018年下发的《启东市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的细化和完善,新政着力完善干部能“下”情形及方式,出台5大类17条举措,剑指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各个方面,进一步树立“干得好进步、干不好退步”的双边激励导向。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对17名科级干部和36名中层干部实施“下”的措施。
为让干部“下之有责、下之有据、下之有方、下之有序”,今年,我市开创性建立不胜任现职干部“管理池”,把表现较为一般的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纳入“池”内管理,推动干部能“下”真“下”。
为实现入“池”有据,新政从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5个方面细化能“下”标准,划定30种“下”的情形。我市专门制作《干部能“下”测评表》,动态记录考察、考核、信访等6项基本信息,经“查思想看状态、查工作看执行、查日常看作风”的“三查三看”综合研判分析后,确定入“池”干部。
我市对入“池”干部建立半年观察期制度,观察期满开展专项考核。高于90分的移出“管理池”;80分至90分的延长观察期3个月;表现仍不佳的启动“下”的程序;低于80分的提出调整建议,给予降免职等处理;对触碰违纪违法、重大失误等“红线”的,直接启动“下”的程序。目前,已有10人被免去现职或转为职级公务员。
为让“池”内干部不灰心,进一步提振他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组织部门联合相关单位党委(党组)依据在“池”干部个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教育和帮助引导。通过开展干部监督“进家庭、进社区、进现场”的“三进”行动,充分了解在“池”干部“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的表现,引导他们卸下思想包袱、重振旗鼓再出发。对整改到位、群众普遍认可的干部,及时移出“管理池”,形成干部“下得来”又“上得去”的良好局面。据了解,目前已有1人因实绩明显被重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