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马鞍山 > 文字新闻
协商议政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发布时间:2019-01-11  来源: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作为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重头戏,1月6日下午,以“智造强市”、“开放活市”、“生态立市”、“人才兴市”为主题的专题议政会同时召开。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来自各个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面对面,围绕主题真诚互动,为全力推动新时代马鞍山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建言献策。

  “智造强市”

  加快战新产业发展助力智造强市建设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把马鞍山打造成为智造名城,必须充分发挥好我们的产业优势,抢占制造业发展“智”高点,坚定不移地走智造强市之路。出席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专题议政会第一联组的委员们围绕“智造强市”这一关键词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

  围绕数控机床、磁性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夏益国、张道祥委员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市战新产业发展较快,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着规模偏小、层次较低、产业分散、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建议通过外引内培、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促进集聚发展,招大引强、夯实发展技术支撑等措施,加快战新产业发展步伐。

  为解决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缺失、高科技人才短缺等问题,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孙铭文委员建议,我市应结合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战新产业布局,抢占科创板重大机遇,做好上市融资工作,有效解决制约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资金紧张、人才缺乏等难题,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创新主体的潜能和活力。李淼委员说,我市制造业基础雄厚,有飞马智科、华菱汽车、方宏自动化等一批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确定打造“智造名城”的定位有理有据。建设“智造名城”,我市今后要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寻求集聚发展;要招才引智,不断增强创新能力;要打造品牌,持续提升产业档次;要做好企业孵化培育,做好土地、资金等一系列要素保障,以推动战新产业全面升级,做大做强,努力形成智造业核心竞争力。

  “开放活市”

  推动开放活市助力高质量发展

  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我市明确推动新时代马鞍山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实施开放联动战略,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全力推动开放联动走在全省前列,这是运筹帷幄的智慧,更是勇往直前的决心。出席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专题议政会第二联组的委员们,围绕“开放活市”议题,畅所欲言。

  把对台对欧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将其作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我市开放活市工作的一大重点。童德山委员建议要突出对重点国家、新兴领域和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精准招商、招大引强;同时围绕中欧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李芳委员建议考虑以园区内的台资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提供适宜的优惠政策,为这些台资龙头企业招徕配套企业或项目,做到“以台引台”。

  扩大对外开放,要打好“远近牌”,当务之急还要积极融入对接南京都市圈,而博望区正是我市开展“宁马合作”的“桥头堡”。许晖委员建议,博望区应在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宁马发展一体化规划基础上体现地域发展特色。要紧盯南京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对接产业型项目,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研合作、文旅融合。

  开放活市,有了硬措施,还要有软环境才能实现高质量。黄山委员表示,我市在吸引外资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加大软环境建设密切相关。他建议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的整合,把软环境建设提升为我市城市发展战略,明确我市软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战略选择、实施路径等。同时,积极通过立法等途径,把我市软环境建设发展战略纳入法律范围,为软环境建设战略的有序实施提供保障。

  “生态立市”

  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未来发展,谁抢占了生态高地,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当前,围绕“生态福地”这一城市定位,马鞍山正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市之路,努力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绿水青山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专题议政会第三联组现场,委员们围绕“生态立市”议题,就“大气污染防治”“生态建设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

  推进生态立市,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关键一环。张桂华委员认为,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对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和“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还存在一定差距。她建议,要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以治理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立市必须依托技术创新。周传华委员认为,要运用现代的生态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和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等指标。他建议,要创新建筑与道路设计,借助绿地与水系等生态系统,实现雨水吸纳与排放功能,实现雨水径流高效控制。要实施农药减控工程、化肥减量工程和清洁生产工程,加强源头管理,消除“白色污染”。

  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绕不开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农民富城市就富,乡村美城市就美。”陆建双委员认为打造宜居新农村,要完善农村基建,加快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水利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宜居工程提供保障。要建立农村河道定期疏浚机制,畅通水系,提高河道自然净化功能。要加大农村治水造林工作,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为绿化重点,做到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加快构建“绿色村庄、绿色通道、绿色水廊”,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宜居生态农村。

  “人才兴市”

  让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人才资源是城市欣欣向荣的核心资源,人才兴则城市兴。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市之路。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专题议政会第四联组现场,委员们围绕“人才兴市”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马鞍山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充分发挥人文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市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新的一年,马鞍山如何找准“发力点”,集聚更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陈学明委员建议,要着力打造“人才高地”,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要打破瓶颈,畅进畅出,同时对优秀管理人员实行多岗锻炼,常态化轮岗,为其更好地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保证机制,保证人才来了能留得住。大规模引进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面向全国招贤纳士。同时,注重发挥市民个人影响力,打好“亲情牌”,以“朋友圈”聚人。

  刘静委员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城市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与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引进数量偏少、人引来了却留不住等问题。为此,她建议马鞍山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方面需要政府搭台,优化引才环境;其次,需要院校出招,健全育才留才机制;同时,企业内部应积极创建“尊才,爱才,惜才”良好氛围,为人才构建发挥作用的平台,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既要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也要留住人才。杨扬委员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想方设法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重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科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多方位服务。为建设好一支农村专业科技人才队伍,未来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培训机制,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同时鼓励社会各界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上一条:传递百姓好声音 凝心聚力助发展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