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大兴区 > 文字新闻
以营商环境之变谋高质量发展 “亦”片丹心托起营商“软环境”
发布时间:2022-07-06  来源:亦城时报  发布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政策兑现从“面对面”办到“不见面”办,政策、服务从“企业找上门”到“上门找企业”,人才业务从“分散式”办理到“一站式”解决……随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提升工作方案》深入推进,北京经开区一片丹心托起营商“软环境”,从政务服务、纳税服务、人才服务等诸多方面都让区内企业群众感受到了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

  政务服务领域全面发力多点开花

  五月底才发布的抗击疫情一次性生产物资补助,6月底就已经通过北京经开区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悄悄”进账。“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经开区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成了我们发展的‘压舱石’。”和利时电子公司副总经理朱晓峰说。

  从“企业找政策”变成“政策找企业”、从“各部门分头申报”变成“平台集中申报”、从“手动填报”变成“智能填报”、从“企业打听进展”变成“平台主动推送”……自从北京经开区在全市率先上线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以来,由经济发展局统筹政策体系、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申报兑现,实现了“四个转变”,让区内众多企业相关负责人像朱晓峰一样感受到了政策智能匹配、主动推送带来的温度,更是有近60亿的政策资金通过平台送到了企业账户。

  自平台上线以来,已向1828家平台注册企业推送政策8339次,平台访问量达95万人次,注册企业3148家,共发布29项政策,共计257个事项,累计拨付资金近70亿元,惠及企业约1600家。

  政务服务的智慧化建设不仅要政府有数,做到政策上门,更要让企业群众心中有数。为此,北京经开区在尚亦城APP上线全市首张智慧政务地图,综合运用互联网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大数据为核心,采用“时空一张图+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底板,全面支撑创建新型智慧城市,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舍近求远、徒劳而返,这些问题以前办理业务常常遇到,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一键查询最近的可办理此项业务的政务服务场所或者是自助办理点,出门再也不会心里没底了。”居民张双告诉记者。智慧政务地图囊括了区内8个政务服务场所及11个政务服务自助办理点的信息,1200多个事项可通过尚亦城APP“掌上查”,其中103个事项实现“掌上办”。不仅解决了办事人“上哪办”的问题,还实现了高频事项“立刻办”。

  如果说智慧政务地图实现了区内事项“就近办”,那么“跨省通办”改革在北京经开区的落地则实现了异地办事人员的“就近办”。20项政务服务实现北京和天津异地办事、与湖北十堰等对口经开区实现17大项37小项事项“跨省通办”等,这些都是改革结出的累累硕果。

  疫情期间,北京经开区通过创新“零接触”审批服务,在通过“不见面”筑牢防疫墙的同时,打破了企业“差一点就能办”的困境。

  “容缺办”实现“先上车再补票”。允许信用等级良好的市场主体从受理到发证中任一环节补齐相应材料,帮助企业最短时间内完成审批,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远程办”实现“智慧政务免接触”。通过远程签字、全程网办、免费邮寄三项远程服务措施,不仅避免了不必要接触,还让办事人员少跑路;“云勘探”实现“不见面核查”。在食品经营许可领域推行“视频踏勘”服务,从企业群众办事角度编制踏勘标准,并通过“小亦带您办”等栏目向全社会公开,有效解决因踏勘内容复杂、标准不够具体而造成的企业群众筹备难、工作人员核验慢等问题。

  企业办事“零障碍”,政务服务“全覆盖”,为了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北京经开区不仅建立了“亦企服务港”,让每个企业都有管家,还打造对企服务三级贯通体系,提升政务服务覆盖度,方方面面完善了软服务。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亦企服务港作为经开区为企服务专属体系,建在企业园区内,就近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截至目前,11家亦企服务港已经实现了亦庄新城为企服务网络全覆盖,共计走访企业4496家次,收到企业诉求1754件。

  不仅仅亦企服务港,北京经开区连点成面,建成全市首个对企服务三级体系,形成多元共建、协同共治、良性互动的创新服务生态圈。通过1个区级综合服务中心、8个“亦企服务港”政务服务站及5个园区服务点,打造1+8+N的政务服务矩阵,推动政务服务窗口下沉至企业聚集区域,由专业人员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专属指导服务,形成区级办事大厅事项通办、“亦企”服务站远程自助能办、园区服务点引导咨询帮办的服务模式。

  纳税服务领域税企连心“零距离”

  “上午刚刚在新闻中看到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6个月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政策,下午经开区税务局就进行了政策宣讲,真是‘及时雨’。”让赫普能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杜慧侠“如沐细雨”的正是北京经开区打造的“亦税课堂”。

  为了畅通税企联络渠道,不断优化便民办税举措,北京经开区从升级智能客服、线上辅导、线下服务、政银税企互动四个方面齐发力,不仅仅形成了独有“亦庄特色”的“税宝精灵”、“税宝自习室”、“走出去”“引进来”企业服务站等模式,还在全市率先开办以企业为主体的税收知识竞赛,在连续成功举办四届的基础上,探索创新“税务+总工会”合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亦税课堂”还开通了“亦税留言板”,实现纳税人7×24小时掌上直接反映涉税意见建议,无需转办,一键直达,实时监测,快速回应。为了把“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将“大水漫灌”式宣传变为“精准滴灌”式辅导,北京经开区还深入挖潜“定制e服务”,推动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在线下服务方面,北京经开区合理规划布局办税服务厅音视频监控、预约办税、排队叫号系统,完善配套无障碍坡道及低位服务设施。

  “一次、一日”为区内某电信企业成功退税1600余万元,“银税互动”累计发放信用融资贷款20.76亿元……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不断为企业纾难解困、爬坡过坎。通过创办“走出去”“引进来”企业服务站,结合企业需求,提供点对点的“管家式”涉税服务,为“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为“引进来”企业精细服务。通过升级“政银税企”互动,加强与亦企服务港、区内企业、科技企业商会、银行等联系。

  人才服务领域涵养产业人才拔节成长

  “我来到经开区工作已经15年了,每当我认为这里足够好的时候,都有新的惊喜在等着我!”说这话的是正在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国际人才服务厅办理居留延期申请的外籍人员邦瑟,仅仅一刻钟之后,就完成了业务办理。

  作为全市首家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证联办”服务厅,该大厅实现了外籍高层次人才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的办理时限缩短了三分之一,来现场办理次数减少一半。同时,经预约的外籍申请人可在服务厅内办理工作、学习、团聚、私人事务等居留手续,有力支持与服务外籍人士在区内创新创业、工作、生活。

  截至目前,已为区内160余家企业,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的1500余人次外籍人士办理了相关证件。其中,受理工作许可793件,受理“两证联办”业务A类57件,B类55件,占全市“两证联办”业务量近1/3。

  下好“留”功夫,让人才“驻”下来。北京经开区建设了全市首个百万平方米新型国际人才社区项目,通过打造多元社交场景、健康低碳生活、科技智能体验、国际品质居住、星级水平服务,升级人才安居环境,擦亮宜业宜居名片。

  国际人才服务大厅、国际人才社区,北京经开区不仅打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还通过“人才十条”等政策的发布,打造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以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人才聚集新高地,促进经开区的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

  人才向下扎根,地区向上发展。北京经开区不仅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引才、留才,还通过全方位打造经开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养才、育才。

  当前,北京经开区已经建立起了常态化、阶梯化的培训机制,树立区域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品牌,支持企业组织开展项目制自主培训、鼓励企业自主制定和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等方式全方位打造经开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已有30家企业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累计开展认定13390人次;23家企业的42个培训项目被纳入自主培训项目清单,形成了区内特色培训项目的示范效应。

  不仅仅是职业教育培训,北京经开区将研究生培养班搬进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链条培养高层次人才,持续优化人才就业和成果应用渠道。

  以更高品质的服务营造更良好的人才生态,以更开放的人才政策铸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更完善的培育机制壮大人才发展动能……北京经开区正在用实际行动打造人才之城、创新之城、服务之城、梦想之城、幸福之城,为北京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做贡献。

上一条:昌平区锨起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热潮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