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镇江 > 文字新闻
智能智造让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
发布时间:2022-07-05  来源:丹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江苏丹阳经济开发区

  在很多人看来,传统产业并没有新兴产业看上去“光鲜”,但传统产业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优势。如何让传统产业跳出“传统”二字的桎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不动摇,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动眼镜、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大家居等具有主导优势的传统产业向着转型升级之路阔步前行,促“老树”开出“新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建成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9个、丹阳市级示范智能车间44个,其中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个数占镇江市的1/3,居江苏省县(市)前列。今年,我市更被列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数据安全和数据产业化等成效明显的地方。

  【行业聚焦一】眼镜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比翼双飞”

  小小一个镜片含有多少高科技?从制造到智造仅有一字之差,背后的转型又有多少的阻碍?……作为丹阳的特色产业和城市名片,眼镜产业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之路,丹阳已经成为世界眼镜产业中的重要生产基地。据统计,我市年产镜架1亿多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年产镜片4亿多副,约占全国的75%、全球的40%左右,现有各类眼镜科研机构15家、专业技术人员2000人。2021年,我市眼镜制造业销售达112亿。

  “一直以来,万新光学始终以消费者视觉需求为首位,不断创新突破,打造专业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用眼需求。”据万新光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一直在模成、镜片设计及各种新产品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聚力攻坚技术研发和新品创新,不断保持万新的创新活力。从2010年引进Freeform内表面渐进设备,推出行业内顶尖的内表面渐进产品到引进全新高折镜片生产材料,投资兴建MR-8高折镜片生产基地,创新的细胞已经融入万新的每一滴血液当中:2017年,万新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推动医疗、互联网等新兴渠道增长,实现质的飞跃;2018年,万新在继续狠抓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推动信息化升级,提速增效;2019年,入选省级“小巨人”企业;2020年,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求从“制造”到“智造”转变的万新,不断朝着更绿色、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智变成效”十分明显。

  万新光学的创新智造、奋力攀高,在我市并非个案。“丹阳所有的镜片企业,从前原材料全部依赖进口,受制于老外。但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原料工厂,产出的原料不仅可以自用,还供给了其他很多眼镜企业,能够为整个行业服务。”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公兴表示,明月不仅解决了原料的研发、生产问题,光学设计软件也实现了自给自足。随着明月于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明月的“技术之路”跃进愈加稳健,“品牌之路”迈步也更加笃定。

  在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丹阳眼镜行业也正努力通过开辟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通道,探索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新战略,推动行业由规模效益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整合具有全球竞争性价值的产业链,推动眼镜产业从区域化向国际化迈进,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比翼双飞,全面形成丹阳眼镜产业的新优势。

  【行业聚焦二】汽车零部件:从“后市场”转向“高端制造基地”

  2012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汽车产业增速放缓,但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特别是超力、彤明、文光、梅花等企业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

  2021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303.2亿元,较2012年的销售数据增长76.5%。

  十年风雨,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积极推动产品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与国内外一流主机厂配套的份额不断提升,正逐步从“以后市场为主的低端产业集群”向“以OEM为主的高端制造基地”的“角色”转变,成为支撑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夏至过后,天气愈发炎热。但当记者走进迅驰车业有限公司时,工人们正在智能化车间里干得热火朝天,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记者看到,一只汽车前大灯总成,从零件压模、灯罩注塑冷却、灯组焊接、激光开槽,到最终组装完成被送上检验台,只需要10分钟。

  其实从2013年开始,迅驰车业便将公司发展重点转向智能化改造,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基础打造,并从2016年开始,立足新阶段寻求新的突破,目前企业已是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等主流车企的优秀供应商,具有120余万辆整车灯具年配套能力,迅驰车业也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灯企中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

  据了解,我市现拥有包括整车生产在内的各类汽车零部件企业千余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从专注配套到自主研发,我市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强与世界一流企业的交流合作,使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迈向更高发展层次。

  超力电器在技改投入和产品升级上更是不遗余力。2013年,超力电器斥巨资建设新厂房,引进多条国外自动化生产线和大型设备;2018年,超力突破了热泵空调技术这一“卡脖子”技术;今年,年产100万台高效节能无刷直流电机产能的厂房正在建设当中……多年来,超力电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的企业理念,开发和生产引领技术潮流的产品。

  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5G+数字化”的“先锋队”,常诚车业江苏有限公司以“工业互联网平台+5G智能制造”为突破口,积极探寻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途径。依托5G数字化工厂建设,常诚车业去年营收增长3.5亿元,利润率由7.2%提升至8%,产品合格率从99.2%提升至99.6%,废品率下降50%,在线库存降低30%,人力成本下降8%。

  实施“智改数转”,“新基建”须先行。当前,我市正在全力加快部署5G基站等配套设施,夯实企业“智改数转”网络根基。

  【行业聚焦三】大家居:“创新驱动”+“数字动能”携手并进

  放眼我市整个大家居行业,已经形成了造林、板材、地板、装饰板材、板材专用胶、木门、家具、户外旅游产品、内衣饰品、家纺等相配套的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全市拥有木业企业40余家,规上企业12家。

  穿透实体经济迷雾,在企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中,大亚科技集团探索了一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即把“创新驱动”和“数字动能”相结合,推动大亚行稳致远。其中,大亚人造板年产能达230万立方米,其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圣象地板年产销规模达6000万平方米,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

  “当今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赛道和更多可能,我们唯有拥抱新技术,吸收、转化、融合,打造自身的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陈建军说,大亚发展20多年来一直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但大亚的转型不是要“革”掉传统产业,而是不断地创新产品,竭力培育和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结构优的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型升级项目。

  2021年,我市木业实现应税销售102亿元,增长7%;纺织产业是国内最大的床上用品生产基地,2021年实现应税销售约42亿元。

  【发展脉络】

  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2011年后,我市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有了一定的规模。

  如何优化产业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加速构建起符合丹阳实际、具有丹阳特色、体现丹阳个性、支撑未来发展的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绘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2012年,市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加大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引导企业用最新技术成果、最先进机械装备促进产业升级。同时,投资158.69亿元为全市40个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注入创新动能。

  2013年,市委市政府引导五大传统产业向高端突破,争创国家产业集群升级试点示范区,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建设。

  2014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我市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五金工具、视光学等传统特色产业运行态势总体较好,销售增幅上扬;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完成技改投入104亿元,增长30%;把改革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6个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实现应税销售283亿元,增长25.6%……

  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成了我市引领新常态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2016年,我市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丹阳“5+2”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聚焦实体经济、聚力科技创新、聚合园区载体……2017年来,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道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当年,工业经济持续回暖,累计完成工业应税销售1286亿元,增长14%;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90亿元,增长8%。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只是一个求生存的问题,更是一个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问题。如何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成为整个经济体系转型升级的“稳定器”“压舱石”,是市委市政府谋划的重点。同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产业、大健康产业等高端项目的引进,则体现了我市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同时逐步发展壮大新型高端产业的更高“站位”。

  2018~2021年,我市从集中力量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从“点”向“链”转变,到集聚上下游企业,加快形成规模优势明显、核心技术领先、产业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再到实施“链长制”产业链培育体系,到健全“一链一领导、一链一专班”,深入推进产业强链,全力打造链式集群,竭力实现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力,推动产业跃升,为全面推进现代化新丹阳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是“智改数转”全面启动之年。智能化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是振兴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市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力,新增星级上云企业1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建设5G基站500个;实施智能化改造,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创建智能车间(工厂)6家,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工业设计中心2家;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支持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坚突破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领域的瓶颈短板。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站在时代潮头,我市正加快数字产业布局,做大未来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力,鼓励企业拥抱资本市场,以资本赋能产业转型提升,促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开出更美的花。

上一条:区四套班子领导开展2022年第二次大下访活动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