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宁市发布了村(社区)低碳指数让低碳建设村(社区)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市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冯晓冬介绍此举在全省为首创。
我市此次发布的村(社区)低碳指数,结合了碳达峰“6+1”领域,并聚焦村(社区)低碳建设中的重点领域,涵盖经济、宣教、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环境、碳汇等八方面。通过量化指标,可以精准评价村(社区)的低碳建设成效和建设水平,让低碳建设更有方向、效率更高、可操作性更强。
“这两年,袁花镇在低碳建设方面走在了海宁前列,成为全省第一批低碳镇试点建设单位。但刚开始时也是‘两眼一抹黑’,因为省级相关评价标准尚未出台,也没有实施细则,因而只能自己制定相关细则‘摸着石头过河’。”冯晓冬说。经过不断摸索,袁花镇蹚出了一条低碳建设新路子,此次发布的村(社区)低碳指数,正是借鉴了袁花镇的经验做法,以袁花的指数为基准出台了全市村(社区)“低碳指数”。
为让评价更公平公正,我市还采取专家咨询与实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评分进行科学测算,最高可赋分10分。以长啸村为例,该村是全省第一批低(零)碳示范村建设试点村,“低碳指数”94分,在海宁首屈一指,高出了第二名13.6分。通过对各项指标得分情况分析,不难发现原来是该村全国首个“农光互补”项目、海宁首条“零碳”美丽乡村风景线等创新举措为村里加了不少分。
“低碳指数”还创新提出万元收入能耗水平、低碳宣传教育设施等4个指标,并加大了人均光伏发电量、万元收入能耗水平等关键指标权重。“‘低碳指数’不仅能量化反映各村(社区)在低碳建设上的发展进程,实现村(社区)之间的横向比较,也便于省级低(零)碳村(社区)的申报筛选。”冯晓冬最后说,这对村(社区)来说,将有助于科学分析低碳建设现状以及可突破点,让工作推进更有针对性和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