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开始,我国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十几年间各地政府采取过各种尝试,但垃圾分类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推行。为了啃下这一“硬骨头”,日前,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前端做好分类设备投放、打造收集处置链条,中端引导市民,变“要我分”为“我要分”,后端完善垃圾收运,在安徽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多样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卫生填埋和垃圾焚烧仍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分别占62%和30%,其他处理技术占2%,还有6%的生活垃圾未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有效的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再生利用化,从而降低后端处理的投资及运行成本,也减少了后端处理带来的环境再次污染和土地资源浪费。
具体做法上,包河依托互联网科技,在全区创设了垃圾分类积分反馈模式。区城管委安排工作人员逐户上门宣传发动,为每户家庭分配专属账户和二维码。辖区居民在投放垃圾时,会根据不同类型的垃圾采取不同的操作,如餐厨垃圾袋装后刷卡投放进餐厨垃圾桶,可回收物张贴二维码后投放,均能享受到积分红利。
以前,居民家中的塑料瓶、快递盒等物品,量少时当破烂卖嫌麻烦,积攒起来又占空间,所以多数都是直接扔掉。现在只要按规定分类投放,就能享受到不低于可回收物市值的积分。在积分反馈激励下,市民已经从“要我分”变成“我要分”,一些居民甚至将捡到的可回收物带回家中,贴上二维码后再规范投放。目前包河区44个垃圾分类小区共设置可回收柜308个,厨余柜1023个,覆盖居民6万余户。
为培养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包河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模式加强对群众的引导,成立了以社区工作者、老党员、志愿者等为主体的垃圾分类宣传督导队伍,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与前端分类投放相对应,针对分类后产生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等四大类垃圾,中端收运和后端处置链条也正在逐渐完善。
在分拣中心,可回收垃圾会被进一步细分,如纸类会被细分为报纸、书本、铜版纸、黄板纸、废纸等,塑料会被细分为软塑、杂塑、硬塑等。在细分拣后,再将可回收垃圾运往全国各地的资源化利用基地进行深加工,变废为宝。
除可回收垃圾外,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收运处置链条也已建成。据测算,每吨餐厨垃圾能产出150公斤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会被送往大型农场和养殖场。后端链条的逐步完善,给垃圾分类处理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