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滁州 > 文字新闻
创新“先手棋”赋能发展增动力
发布时间:2022-06-20  来源:滁州在线  发布开发区: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下好创新‘先手棋’”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加快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突出能力提升、平台建设、人才引进、项目推进,进一步聚集资源、优化环境,全市科技实力明显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目前,我市已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成功入选首批“科创安徽”试点城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6年的230家增至794家,位居全省第三。

  随着创新主体规模的日益壮大,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捷报频传:2021年,全市技术市场完成企业吸纳额350亿元,输出额361亿元,总量均居全省第二;科技成果登记数量2976项,位居全省第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连续两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居全省第3位的同时,在全省占比分别上升到6.92%和9.2%,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持续缩小;获省科技奖11项,获奖数位列全省第三。

  创新驱动释放产业活力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传导为产业突破的澎湃力量。2021年,我市获省级科技成果登记297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全市全部新建项目中,新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比在40%以上,总投资额近800亿元。

  高标准引导企业创新。加快“千亿技改、千企升级”步伐,设立2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科研、生产、市场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引导企业对标“三首”产品需求清单进行研制,今年1至2月份,7个装备、3个新材料、1个软件列入2022年全省第一批“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公示。2021年,全市878家企业入选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库,12家企业入围省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揭榜企业名单,全市16家企业获批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到220家,10家企业跻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长光(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高质量培育战新产业。紧抓智能家电等9个市级基地建设,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2021年,全市战新企业数增长到419家,居全省第四;战新产业产值跨上千亿元大关,总量全省第三;康佳电子、天大铜业、隆基乐叶产值超百亿元,全柴动力、鑫铂铝业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智能家电战新产业基地获评全省A类基地。

  高站位打造创新平台。立足滁州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滁州分中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西安交大科技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业园、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等相继落户,2021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0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0家,比上年增加150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13家、市级众创空间1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高新区2个。

  智“汇”滁州激发创新潜能

  走进位于来安县的安徽华欣药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长长的生产线上,一只只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挥动着,将玻璃管准确地塞到各个工位上。

  “这条生产线是我们‘科技副总’邵玉田博士带队设计改进的,它能实现自动化生产,不仅节约用工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该公司总经理方庆海介绍,邵玉田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品升级,带队研发的“药用玻璃包装瓶内壁硅化”产品,成功解决了传统玻璃瓶装药品容易“爬壁”的问题,仅此一项为企业创造了150万元利润。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需求,来安县在全省首创“科技副总”引才模式,按照企业需求,选聘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备相关领域突出科研工作经历和能力的高校教师挂职县内企业副总经理或副总工程师,在技术指导、工艺提升、项目争取、产品开发上与企业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帮助企业科技创新。2021年,全县共派驻“科技副总”9名,协助企业申报专利18项、市级以上项目5项,新增产值1000万元。

  近年来,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我市持续加大高科技人才招引力度。建立3亿元天使投资基金,以债权投入或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22个;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形式,支持科学家团队来滁创办产业研究院,鼓励大学、研究院在滁设立分院,实施院士助滁行动、大院大所合作项目。截至今年2月,已有2个科学家团队在滁注册研究院公司,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重庆科研院滁州分院、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已建成运营,与109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设立院士工作站9家。

  深耕改革厚植双创沃土

  2021年11月11日,在市科学技术局的协调下,合肥工业大学科研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的专家们来到格锐矿业有限公司,就高校优势资源、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深度交流,并达成了云母功能材料在5G及汽车轻量化领域应用、人工合成云母晶体材料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发共识。今年春节期间,南谯区科技部门又组织了“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企业走访调研、惠企政策宣讲、产学研合作对接、科技创新服务行动等系列活动,为90余家企业开展科技要素对接,在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牵线搭桥”,实地进行“企业研发问诊”。

  近年来,我市全面强化创新要素保障,用市场的逻辑谋划创新、用资本的力量撬动创新、用平台的思维集聚创新,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多链协同以及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发展生态,推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高效协作,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应用之间的通道,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优化金融服务、落实惠企政策,我市围绕科技创新型企业经营特点和金融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发展配套精准金融服务模式,以“千名行长进万企”“十行千亿万企”等活动为依托,充分利用“滁州市信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平台、资源和信息优势,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将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及时送达企业。

  历史的鼓音总是在时代转进中擂响,精彩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滁州将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为建设现代化创新之城、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注入源源不断的充沛动力。

上一条:徐州高新区党工委会议召开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