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 文字新闻
经济体制改革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发布时间:2018-12-2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2018”,中国经济在新的“改革时间”里迸发出巨大活力。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部署,吹响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集结号。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经济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促转型、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活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5年来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0多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

  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国企国资改革加快推进、产权保护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财税金融改革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改革扎实落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和落地,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审时度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2015年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国务院批转《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五大政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共同发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瞄准基础设施、脱贫攻坚等短板做加法,瞄准新技术新产业做乘法,瞄准放管服做除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从实施效果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明显进展,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不避难,敢啃“硬骨头”。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企改革又被视为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国企分类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设计图”“施工图”逐渐明晰。

  目前,全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4%;2013-2016年,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由65.7%提高至68.9%,仅2017年以来又新增了900多户,引入社会资本超过4200亿元;推动重组融合,中央企业已经由116家调整至96家;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户数超过1万户,法人总数已由5万多户降至4万多户;2018年1-11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0393.1亿元,同比增长15.6%,国有企业效益良好。

  改革有实招,拿出“真金白银”。

  增值税改革持续深化,企业减负轻装上阵。从2018年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上调至500万元,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优惠税率。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从取消抗癌药等药品进口关税,到允许外资控股合资券商;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全国,再到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5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一批全新的重大开放举措接连落地,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体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大步探索。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随后这一对外开放的最新试验,在广东、天津、福建、辽宁、四川、海南等多个沿海和内陆地区开花结果。5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不仅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其在负面清单管理、服务业对外开放、“证照分离”改革、事中事后监管、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业务创新等多个对外开放重点领域进行了成功探索,形成了一批宝贵经验并推广到全国。如今的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备案材料更薄了,新设企业数量更多了,人员流、资金流、货物流更大了。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体现在“一带一路”朋友圈的不断扩大。

  2013年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积极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一系列举措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响应。5年来,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中国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覆盖了五大洲各大区域。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体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

  6天时间,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前来“买买买”,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这热闹的盛况,来自2018年11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台上,有国际大牌、有智能制造、有高端服务、有全球风味;展台旁,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全球客商和消费者。开放,在上海的“四叶草”展馆里变得那么真切而又触手可及。

  在日本那智不二越(中国)有限公司机器人事业中心副总经理关口正寿看来,进博会展现的开放姿态意味着中国市场将会有更多商机。来自非洲东南部的莱索托nat-effect公司总经理阿拉贡·莫科科恩说,中国“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的开放理念,让自己深表赞同。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目标正在加速实现。

  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擘画的美好蓝图,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行动指南。

  5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经济的动力更足、活力更强。

  创业热起来。注册企业更方便、资金支持力度更大,一大批敢闯敢试的“草根”开启创业之路。今年是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的第五年,日均新设企业由改革前每天0.69万户提高到今年的1.81万户。

  创新火起来。5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新技术引爆新产业,新模式缔造新业态。在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发展有了新引擎。

  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根本转变;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百万千瓦级自主三代核电装备“华龙一号”,亮出了中国制造的又一张“名片”;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我国航空工业取得历史性突破……5年来,一件件“大国重器”横空出世,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拿出了耀眼的成绩单。

  即时通信、智能互联汽车、移动支付,一系列基于科技创新的众多丰富应用,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更催生了一批领先全球的新产业。5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眼下,伴随信息、生物和新能源等技术加速渗透,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生机盎然,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智慧医疗等新兴经济形态方兴未艾。

  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竞争力更强了。

  5年来,中国国有企业进入全球500强的数量不断增加、位次持续向前,民营企业茁壮成长。在厦门现代码头旁边的室内鱼塘里,从印度尼西亚运来的各种名贵海鱼在恒温充氧的水中来回游动。对厦门永坚行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坚来说,这一业务上的跨越源于2014年对印尼坦普富洋公司的投资收购,积极“走出去”的他正在打造自己的跨国公司。

  5年来,中国经济体量在增长,微观主体活力在提高。这背后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粗放增长少了,集约发展多了;大项目拉动少了,新业态新模式多了;经济的外部依赖小了,增长的内生动力多了。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奋人心。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中国经济航船正聚合澎湃之力破浪前行!

上一条:文明正在成为时代底色 促进文明仍需要多元合作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