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加快中交侧记
过淮河,入平原,12月的淮南,寒风瑟瑟。但步入安徽(淮南)煤化工产业园区的中安联合项目建设现场,却是另一番景象——纵横的管线、舞动的塔吊、川流的车辆和涌动的人潮,交织成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卷。为了12月30日煤化工项目主装置建成中交,万人建设大军倾力打造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航母”!
先进制造业昂首挺进
走进项目现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安项目建设”的大红标语令人瞩目,距离项目中交的倒计时牌上显出的个位数,无声地宣示着这个投资200多亿元的煤化工项目建设,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中安联合是由中国石化长城能化公司与皖北煤电集团均股合作设立的大型煤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可研批复总投资267亿元,其中煤化工项目202亿元,煤矿项目65亿元,是安徽省重点工程和中国石化煤化工业务标志性项目之一。
一直以来,该项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推动项目进度、落实政策和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建成中安联合煤化工等重大项目”写入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工地指导工作,皖北煤电更是倾全集团之力为一体化项目提供资金、管理和技术支撑。
目前,中安联合煤矿项目已经投入运营,煤化工项目中交进入冲刺阶段。继顺利实现“8·30”锅炉点火这一重要里程碑控制点目标后,煤气化、甲醇合成、硫回收、3套空分装置等重要主项10月以来密集中交。
“中安联合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对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和建设工业强省发挥重要作用,且项目自身效益也值得预期。”安徽(淮南)煤化工园区管委会负责人黄坤说。中安联合一期设计产能为170万吨煤制甲醇及35万吨聚乙烯、35万吨聚丙烯,配套400万吨煤矿,二期规划建设90万吨/年乙二醇。而安徽省目前还没有大的乙烯工业企业,中安联合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经济发展短板,助推安徽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创新引领迸发第一动力
现代煤化工作为新的产业,安全环保和技术经济指标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中安联合公司依托中国石化在能源化工领域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开发资源,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破了诸多瓶颈难题,为煤化工行业发展作出了示范。
据该公司副总工程师陶全保介绍,中安联合的技术创新,不单纯体现在某一项技术或某一个环节的创新上,而是具有独特的自主创新及竞争优势。在由煤向化转变的源头工艺上,中安联合采用的是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SE-东方炉气化技术。
针对淮南煤具有高灰熔点、高灰分的特点,在东方炉里“水土不服”的难题,中国石化投入16亿元在扬子石化建设一套大型试验装置,分两个阶段按不同配比组织“中安煤”试烧,成功实现了淮南煤由燃料向原料的“关键一跳”。
在反应的中间工艺上,中安联合采用的是中国石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S-MTO)”技术,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甲醇制乙烯、丙烯全流程工艺技术的产业化。处于煤化工艺末端的含盐污水处理,中安联合严格落实淮河岸边“零排放”的环评要求,反复进行技术比选及攻关,最终形成分质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思路,使煤化工污水真正意义上的“无排口”、“零排放”有望在中安联合首家实现。
铆足干劲铸造新辉煌
2018年底建成中交、2019年6月打通全流程,建设目标清晰明确,建设大军日夜奋战!现场的道路边、框架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战4个月,确保12·30”的醒目标语随处可见。
参与中安联合项目建设的EPC承包商、监理单位等多达30家,参建人员超过1万人。为了营造“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氛围,中安联合围绕质量、安全、进度、廉洁等控制目标,开展了“争扛红旗、奉献中安”劳动竞赛和专项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各路参建队伍站排头争一流、比学赶帮超的热情。截至12月初,煤化工项目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71亿元,总体进度完成96%,76个主项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已中交31 个主项,中交率40.8%。
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中安联合坚持“一切为了装置开车、一切服从装置开车、一切服务装置开车”总体要求,积极做好生产准备各项工作。围绕“12·30”项目主体装置建成中交和一套空分正式运行等里程碑控制目标,分解细化了47项重点任务清单,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阶段性网络控制节点,按照项目节点倒逼工作进度,共同实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和合同等控制指标总体受控,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
胸怀大格局,建设大项目。站在一期工程建设即将“收官”的新起点上,中安联合公司已经把目光投向二期工程的新战场,着手开展煤制90万吨/年乙二醇的规划工作,力争为实现千亿级的安徽(淮南)煤化工基地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