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杭州大厦501广场的G层热闹起来,一辆辆电动汽车驶入,打算利用短暂的午休时间充满电,为下午和晚高峰做好准备。
这里有30台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在每个停车位的尾部,分列两排。车主们停下车,熟练地将充电枪插入车辆充电口,用手机扫码充电。充电桩的显示屏上,“充电进度”“充电时间”“已充电量”等数据开始跳动。
给车充电总感觉花了“冤枉钱”?
“同一辆车,在不同的充电桩充电金额都不一样,有时多个三五元钱,有的充电桩损耗大一些,那这些损耗也会算到我们用户的头上。”正在给车充电的网约车张师傅表示,一般都是电表显示几度电需要多少费用就直接支付掉了。
事实上,充电桩电能表的铅封是否完整是影响充电计费的重要因素。如果铅封使用太久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影响电表的正常运作、增加电损。
此前,一直没有行业的统一规范,充电结算费用都以运营商后台数据为主,计算规则不透明,计量数据易篡改,部分充电桩运营商最终都会将这些损耗电量摊在车主的结算金额里,导致消费者投诉增加。
近年来,随着绿色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主将选择瞄准了新能源汽车。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约34万辆(其中私家车约22万辆),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2.34万台,其中用于贸易结算的公共充电桩1.35万台。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需求与日俱增。
由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属于新兴产业,其标准制度体系建设依然落后于产业发展的速度。“现有充电桩标准在设计和制造上更多考虑的是满足充电基本需求,在结构和功能上,未考虑到公共充电桩市场化运营服务的计量精准性,未实现充电桩的‘互联互通’”。
在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计量处处长方德新看来,对充电桩产业的监管方式也较为传统。按照现有监管要求,公共充电桩每年都需要上门强制检定一次,检定方式采用实负荷检定(即以实际耗电量为依据),每台检定约需50~60分钟、检定经费1500元、耗费电10千瓦时,“这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能耗成本,不适应集约高效、精细管理和绿色低碳的现代化治理要求。”
“安心充电”平台到底有多“安心”?
当网约车张师傅被问及“是否知道‘安心充电’平台”时,他摇摇头表示并不清楚。但听说自己每次充电的数据都会发到市场监管部门,要是觉得电表有问题,可以作为维权依据时,张师傅笑着说:“这个好,再也不担心花冤枉钱了!”
实际上,早在去年8月份,杭州大厦501广场的这30台充电桩就已经全部完成数字化改造,即每一辆车每次的充电数据都直接加密传输到智慧监管平台——“安心充电”数治平台。经过近一年试运行,该平台于5月20日起在杭州正式上线运营。这个数字化平台背后,有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动杭州本地企业研发的多个技术创新成果做支撑。
据了解,“安心充电”数治平台是一个智慧监管平台,即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每一笔充电信息,自动加密后,通过区块链技术传输到平台。一旦数据异常,平台即可触发预警,监管部门可及时远程监管。而消费者、企业也通过手机APP即可查看相应数据。
据方德新介绍,杭州还通过改造设计了一款新型一体化智能电能表,实现了“双重铅封”,即在传统的物理铅封基础上,再搭载一个电子铅封,“一旦物理铅封被破坏,电子铅封会实时同步发送一组加密数据到‘安心充电’平台,系统便会实现自动预警,监管部门就可以及时有效介入管理。”
简单来说,有了这个平台,你在使用充电桩时,再也不用担心电表多跑电、自己多付费的情况发生了。
打开偌大的充电桩,直接看到比巴掌还小的电表被装在一个透明盒子里。“目前,我们在杭州运营的公共快充站已经全部完成数字化改造。”据万马新能源董事长李刚介绍,“在进行数字化改造前,电表和分流器独立安装,占用空间也比较大,现在是一个整体,反而更加小巧。”
目前,杭州已有91家运营商、1016个充电站、12258台充电桩、1013.6万笔交易数据接入“安心充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