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在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背景下,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
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从会议的部署,可大致勾勒出2019年财政政策的重点,包括降低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强化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等。
赤字率可能提至3%左右
“考虑到外需下滑压力较大且相对不可控,扩大内需成为稳住经济的关键,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配合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12月21日,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指出。
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但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此7月末开启了各项政策的预调微调来对冲。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外界对减税降费的呼声很高,政府也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
更积极的对冲政策,需要面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现实。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价格增速的回落,以及减税效应的显现,10月、11月我国当月财政收入增速已经出现负增长,2019年料将延续减速的趋势。
如此一来,提高赤字规模成为选择之一。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宏观政策的空间和余地比较大,通胀水平比较低,财政赤字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政府的负债率也处于合理区间等。
现在看来,这已经在预示未来的政策走向。2018年我国赤字率为2.6%,相较2017年3%的赤字率有所回调,但赤字规模与去年相当。回调赤字率,主要为不确定性预留政策储备空间。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9年财政减收压力也将加大,赤字率可能提高到3%以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提高赤字率有共识,但是否突破3%,有不同的看法。伍戈认为,提高赤字率、减税等都为积极财政题中之义。但多年来赤字率未有破3%先例,养老金缺口也掣肘赤字率抬升。明年预算赤字率会有所提高,但“破3”概率不大。
更大规模减税
至于减税降费,市场普遍锁定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大主体税种上,以及既定的下调社保费率等。如何下调增值税税率,有不同的声音。“将16%、10%两档税率,往下调2个点,降到14%、8%;6%这档税率暂时可能不会调整——全年预计减税6000亿元左右。”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指出。
天风证券宏观团队认为,考虑要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税负,10%与6%两档合并,16%档下调至14%可能是相对稳妥的方案,对应1.16万亿的直接减税。
“除了减轻企业负担,减税降费还要着力于塑造更公平的环境,还要和提高政府效率联系起来。现在出台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提出要让民企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提振经济、提振信心,公平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另外,减税降费不能依赖提高赤字来实现,同时还要提高政府支出效率、压缩不必要的开支。”12月21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是2019年积极财政政策重要内涵,也是稳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这延续了2018年的做法。2018年虽然回调赤字率,但安排了1.35万亿的地方专项债券,比2017年多增了5500亿元,增幅达到69%。这是为了在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的背景下,保障在建项目的平稳建设。
不少市场分析认为,2019年地方专项债规模可能达到2万亿左右的规模。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指出,2019年赤字率预计将小幅上行至3%左右,广义财政口径的赤字将提升更加明显,包括2万亿左右的地方专项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其中包括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等。
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财政支出应当从投资往民生转向,从补贴往福利转向,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速构建保基本、广泛的福利体系,定向支持养老产业、健康产业以及中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释放相应的消费需求。”12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收入增速放缓、房贷的挤出效应、国内供应不足等,共同制约了国内消费的增长,这在2018年的数据上表现较为明显。为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2019年政策安排颇多。
比如,2019年1月1日将全面落地的个税改革,引入包括子女教育、住房贷款等专项附加扣除,以减轻个人税负,增强消费能力。
比如,就业优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
乔宝云指出,稳就业是政策调控的底线,财政需要有更多投入,需要聚焦目标,包括对相关企业进行适当补贴,以保障就业水平的相对稳定;对再就业人员进行培训,在社会保障方面提供更多帮助等。
会议还提出,要改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努力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下更大气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等。
“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问题,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像食品安全,多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但地方政府侧重抓生产,监管的动力不强,这需要重新调整责任划分;社保也类似,中国的社保保障层级比较低,体制机制上有比较多的缺陷,也需要调整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乔宝云指出。(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