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产业孵化中心三期工程举办竣工典礼,标志着石龙经济开发区产业孵化中心三期工程历时三年时间的建设,顺利竣工,并将正式投入使用。
由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履约的北京石龙经济开发区产业孵化中心三期工程,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平安路,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包括6个技术研发中心、1个开闭站及地下车库。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创业孵化和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使用,与孵化中心一期、二期珠联璧合,打造出一个令人瞩目、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创业孵化和科技研发基地,为首都中心城区高端功能转换提供支撑。
项目于2018年4月1日开工,2021年11月24日完成竣工验收。整个履约阶段,项目部依据施工规范、标准、图纸、变更、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保障体系等有序组织施工,严格管控施工质量,通过施工方、监理方和建设方的层层把关、齐抓共管,于2020年获得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称号。项目聚焦行业技术创新,大力推动BIM技术,已荣获4项实用新型专利,“星河杯”BIM 大赛三等奖、北京市BIM示范工程、“智建杯”优秀施工案例铜奖等殊荣。
施工期间项目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落实各项环保举措,先后获得“门头沟区文明施工示范工程”和“北京市安全绿色工地”称号;同时项目积极响应并严格落实各级疫情防控要求,有效助力复工复产。
此外,项目大力推动现场劳务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时监管项目施工现场劳务用工情况,防范建筑劳务人员工资纠纷,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项目积极推动农民工工资代发制度,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要求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与各分包单位签订总包代发协议,结合实名制管理工作通过专户实现工资代发。项目曾代表北京市接受《2020年度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专项考核》检查工作,作为主要检查项目,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的支持与肯定。
作为首都中心城区现代化创业孵化和科技研发基地,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众多困难。
难点一 各专业图纸冲突多,管理难度大
在施工前期,通过各参建单位提出的图纸会审问题有600余条,其中各专业图纸冲突问题尤为严重。针对以上问题,项目部引用BIM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对各专业进行碰撞检查,查出预留洞口不足、管线碰撞问题,并通过BIM模型辅助图纸会审,及时补充缺少的洞口、调整相关管线,节省大量工期,实现降本增效。
项目地下一层层高7.3米,且北区顶板均为井字梁,施工难度大,对模板支撑体系要求极为严苛。针对此项困难,项目团队利用BIM技术,对脚手架所能承受的荷载进行计算,并建立BIM模型,对分包单位三维可视化交底,切实做到交底至班组,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难点二 工程采用非标吊篮,安全要求高
幕墙施工离不开高处作业吊篮设施,由于屋顶标高低于幕墙装饰最高点,常规吊篮无法满足吊装高度,必须加高吊篮支架,即采用非标吊篮进行施工。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况且使用非标吊篮,危险性较大,大大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项目团队为此组织专家论证,严控吊篮设施的质量与合理性,并加强对幕墙工程的安全管理,配备专职管理员,针对吊篮的使用、维护和使用性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在幕墙施工中不出现安全事故。
难点三 主体工程体量大,时间紧任务重
6个技术研发中心,1个开闭站,在短短300余天内完成了主体施工,这对项目团队无疑是一项高难度挑战。项目部迎难而上,全面做好节点计划倒排,积极统筹项目资源,严抓过程质量管控,确保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高质量施工。同时,本工程所需混凝土方量、日浇筑量较大,体量大的部位必须连续浇筑,但混凝土站距离项目位置较远,工地现场安置罐车空间有限,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合理安排每辆罐车的进场时间,项目部管理人员经常在天未亮时便来到施工现场协调事项,三天熬两宿也成了家常便饭。
在主体施工高峰期时,现场施工人员高达600人,日夜不停进行浇筑,项目团队24小时轮流值守、检测质量,在冬季零下的天气里也不停下匆忙的脚步,最终在节点前完成庞大的主体施工,获得业主高度认可。
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石龙孵化三期项目经理韩阳表示,干一项工程,做一件精品,石龙孵化三期项目团队三年来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全力助力完美履约,助推首都中心城区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