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人的方舱,仅靠有限的医护人员和运维人员去管理和照护,难免有些“照顾不周”,在静安区中部地区一方舱医院内,“携手参与方舱内力所能及的服务,让阳性患者在方舱内实现互帮互助,平稳转阴”,成为“大家庭”成员的共识。
随着一份《共同行动、共战到底,全力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倡议书》张贴在方舱内,舱内党员患者“闻风而动”,大家踊跃报名,律师、经理、设计师、环卫工、餐厅老板……此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方舱医院志愿者。秩序维持、餐食发放、物资搬运、协助转阴人员出仓......,志愿者们发挥着舱内外运维及医患间的桥梁纽带功能,用实际行动将方舱打造为“暖舱”。
“我们是一群”散兵“,在这里集结成为一支”专业“服务阳性患者的志愿队伍。”由于舱内设有A、B、C三个收治区,三餐的配送需按照A区——B区——C区的路线进行。面对楼层多、距离远、数量大的难题,志愿者们自发吹响“集结号”,纷纷奔赴各自“岗位”,帮忙维持秩序,引导其他患者有序排队取餐,并快速形成了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从工作人员处统一领取餐食再进行有序分发的工作模式,将原本2-3小时的送餐时间缩短到1小时以内,极大提高了送餐效率。
因收治区每层人数过多、各区床位布局不一致,为医护人员的核酸采样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确保核酸检测过程高效有序,志愿者们全力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秩序引导,帮助特殊群体、年长患者完成扫码登记、领取试管等工作。有时候,他们还会兼任上海话翻译——只要是现场医护人员有需求,志愿者们都会立即提供帮助。
方舱医院内,见过了很多关于病痛的焦虑,看见了逐渐向好的趋势。舱内人来人往形影匆匆,一批人转进,又一批人转出,但志愿服务接力从没有间断。
“A2饮水机出现故障。”“这里有位阿姨不舒服!”......志愿者们会在联络群内及时反馈各种突发情况,为运维团队争取最佳处理及救治时间。得知C区一名高龄患者身体不适,运维团队第一时间与医护团队沟通,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该患者的转运工作。
因舱外维修人员进舱不允许携带手机,无法与监控室的运维人员联络确定监控出现故障原因,舱内志愿者便主动将自己的手机借给维修人员与监控室进行视频连线,成功排查2处故障点。工作虽然细碎,也很基础,但是能减轻运维及医护人员的负担,保障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志愿者们积极行动。
这里的方舱医院,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方舱,因为有大家的守望相助,这里更像是患者临时的“家”,越来越多的温暖和善意在不经意间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