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等因素影响,4月汽车工业核心地区上海、吉林等部分整车制造企业以及零部件企业陷入停产状态,汽车产销出现下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随着5月疫情好转,前期抑制的购车需求将得以释放,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促消费政策,汽车主机厂也先后出台帮扶措施,预期5月汽车销量环比提升。
在推动汽车行业复工复产的同时,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举措。比如,广州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增加1万个购车指标。沈阳市政府投入资金1亿元,面向在沈购车的个人消费者(户籍不限)发放汽车消费补贴。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汽车工业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梯度深,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我们对供给和需求同步回升充满信心,二季度的产销损失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弥补,全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政策组合拳提振汽车消费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汽车也是居民重要的消费品,占社会总消费比重的10%左右。
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整个一季度,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648.4万辆和65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和0.2%,增速比1月至2月落后6.8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产销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一季度行业同比增速明显回落,主要原因是国内近期疫情多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循环畅通遇到一些制约,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4月以来,汽车产业供需两端继续承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重点企业上报的周报数据推算,2022年4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117.1万辆,环比下降47.6%,同比下降48.1%;2022年1-4月,销量预计完成768万辆,同比下降12.3%。
现阶段对汽车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还是疫情。本轮疫情在3月多点暴发,作为汽车产业重镇的东北、江浙沪等地疫情防控形势更是严峻,先后开启封控管理。受疫情防控影响,物流受阻,一些零部件企业生产节奏被打乱,零部件供应出现短缺,致使华中、华南、东北等地的整车生产基地陆续出现停产情况。同时,封控地区的经销商也停止经营活动,消费需求下降。
汽车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举措。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充电桩建设。
4月21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将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深化汽车流通领域的改革,扩大二手车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下乡,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
各地也纷纷响应。广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包括鼓励汽车消费、推动家电消费、发放消费券等。通知称,5-6月期间,在原有基础上,广州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增加1万个购车指标,且各地不得出台限制汽车购买的措施。
沈阳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全市推出九项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一项措施是,市政府投入资金1亿元,面向在沈购车的个人消费者(户籍不限)发放汽车消费补贴。个人消费者在沈阳市汽车销售企业购买非营运新车可向政府申领汽车消费补贴。
下半年汽车销量有望正增长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促进消费政策的落地见效,汽车市场有望逐步回暖。
当前,一些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受阻的物流也逐渐畅通。截至4月底,疫情影响严重的吉林、上海等地的汽车生产厂和汽车产业链企业大部分都开始复工复产,经销商的经营活动也逐渐开展,汽车生产和销售情况得到改善。
工信部搭建了汽车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逐一推动解决产业链企业反映的员工返岗、物流运输等问题,着力保障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以点带链、以链带面,确保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上海市首批666家“白名单”企业复工率86.8%,其中汽车制造行业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复工率达77%,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相关企业复工率91%。吉林省重点监测的50家骨干企业,复工率达98%。
华创证券指出,随着疫情后复工复产以及物流重启工作推进,预计5月零售和批发数据都将得到明显恢复,并且在乐观情形下,行业零售与生产的缺量有望在6月前补回,悲观情形下为8月,下半年有望获得大幅正增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表示,5月随着疫情好转,前期抑制的购车需求将得以释放。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促消费政策,汽车主机厂也先后出台帮扶措施。整体来看,预期5月汽车销量环比提升,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销量可能会有所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