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 文字新闻
中国经济形势系列述评之四:迎难而上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8-12-17  来源:新华网  

  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和国民经济稳中有变,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为下一步做好经济工作指明方向。

  以“破”“立”“降”为重点提质增效

  厚度达2厘米的钢板,在零下196摄氏度依然韧性优良。河钢集团近日成功下线低温奥氏体型高锰钢板,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去产能走向创新发展,河钢的“蝶变”正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

  以“破”“立”“降”为重点,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大力培育新动能、着力降低企业成本,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加快,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1月至9月,我国主要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299.63亿元,扭转了去产能前超千亿元深度亏损,过上了近20年没有的“好日子”。上半年,煤炭、电力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也分别增长18.4%和28.1%。

  腾笼换鸟,破旧立新。新产业增速加快,适应消费和产品升级的新产品不断涌现。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产量分别增长54.4%和19.6%。

  为企业“松绑”,还企业活力。今年以来,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省内天然气输配价格、电信资费以及交通、物流、中介服务领域收费等系列举措,实体经济运营成本有效降低。

  必须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乃至“十三五”期间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是“衣领子”“牛鼻子”。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今后将聚焦支持制造业、服务业,通过依法破产等方式,推动低效无效企业退出市场,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从3D打印到智能机器人,从5G技术到云计算,从物联网到人工智能……加速培育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制造业结构持续改善的特征逐步显现。”孟玮说,11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0.5%、51.7%和51.6%,分别比上月上升0.6、0.1和0.8个百分点,且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异常活跃,技术不断突破,产业融合态势日趋明显。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将占据“微笑曲线”两端,使我国制造业突破“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挑战。

  “下一步将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契机,聚焦制造业智能化等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方式,消除发展短板,提升发展质量。”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说。

  加快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推动实体经济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一方面要“向上看”,加大创新实现制造业高附加值、高精尖发展;另一方面还应“接地气”,从产品结构、性价比等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更大活力

  深化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

  我国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方方面面的改革步步走向深入,有效促进了市场出清、供求关系改善和供给结构优化,不断打开束缚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激发出经济新活力。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为中小科技企业开拓融资渠道,推动国有科研仪器设备以市场化方式运营,使创投企业个人合伙人税负只减不增……12月,我国再推一批促进创新的改革举措,为“双创”扫清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步重点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外部经贸环境日趋严峻,形成倒逼加快改革之势;传统比较优势日渐式微,对新旧动能转换提出更高要求;国内消费升级,需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快提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高国力说,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任务依旧繁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放眼未来,保持定力、迎难而上,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加大“放管服”力度,进一步放宽准入、发掘潜力,中国经济将释放发展新动力。

上一条:京东与泰国政府达成战略合作 助力泰国数字经济发展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