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文明单位”成色的考场。连日来,全市各级“文明单位”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积极响应号召,冲锋在抗击疫情一线,用责任与担当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擦亮“文明单位”金字招牌。
市交通运输局
当好城市“守门人”
“您好,请出示一下‘苏货码’,谢谢!”4月25日上午,在昆山高新区高速出入口,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全管理科副科长郭飞正在查验外来货运车辆。
昆山高新区高速路口作为进入我市的主要卡口之一,车流量大,防疫任务重,郭飞严格按照“逢车必查、逢人必验”的要求,严查健康码、行程卡、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信息,当好“守城人”,把好“入城关”,筑牢“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
郭飞与家人聚少离多。两个多月来,他已连续转战G312曹安公安检查站、正仪枢纽、周市高速卡口等多个点位。点位上,来往车辆及人员多且杂,这意味着检查中多了很多风险,但他并没有退缩,除严格查验每一辆来昆车辆外,还协调做好点位统筹协调、人员调配等工作,确保车辆通行效率。“高速卡口的日常工作涉及交警、交通等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做好点位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才能确保每天工作顺利开展。”郭飞介绍,白天穿着防护服汗流浃背,夜里困倦难耐,换班休息时脑海里全是往来车辆的轰鸣声。为了保证工作状态,点位实行“三班倒”值守,一站就是8个小时。
郭飞是市交通运输局广大工作人员逆行抗疫的缩影。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火速集结全体干部职工,在全市11个高速公路、8个国省干线和7个水上卡口设置查验点,组建临时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12个、党员先锋队12个、青年突击队9个,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昆山交通人从“60后”至“00后”,有党员、民盟、团员、群众各种身份,还有母子、夫妻、兄弟齐上阵。他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交通精神,冲锋“疫”线、恪尽职守、攻坚克难。自2月中旬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共出动18679人次,查验车辆163万辆次、司乘人员203万人次。
市融媒体中心
抗疫一线“多面手”
新闻工作者是抗疫“多面手”。一方面,如往常一样出现在各个现场,用纸笔记录社会动态、用镜头捕捉民生民情;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号召,下沉一线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切实扛起志愿服务与宣传报道两不误、两促进的责任担当。下转A4版 上接A1版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快速发出“动员令”,一肩挑起防控、宣传两重担,党员干部自告奋勇,挺身而出,奔赴一线。张斌是全媒采访部的一员,一直奔波在采访一线。4月22日,她所居住的小区一楼栋被列为封控区,小区其他区域被列为管控区。为了严格遵守社区防疫规定,她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纸笔与话筒,穿上了蓝色防护服,成为社区志愿者,参与楼道管控、爱心礼包搬运等工作。在“沉浸式”体验社区防疫人员工作中,虽然每天微信步数上万,忙碌一天下来全身酸痛,但是她依旧乐此不疲。在她看来,这样挖掘新闻线索的形式比以往更加真实与难忘。
在市融媒体中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心党委组织20名“融媒先锋”封闭下沉张浦镇,区域内12个楼栋、29个单元、1300多人的大小事务均由他们负责,每人每天工作超12个小时;因为封控管控被迫居家的记者成为抖音达人,分享居家日记、防疫信息,凝聚抗疫正能量;还有公共服务和经营人员发挥自身特长,成了临时的新媒体策划人等,策划各类融媒作品,为昆山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市委党校
从“三尺讲台”奔赴“疫”线
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为切实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阻击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市委党校广大教职人员闻令即动,从“三尺讲台”奔赴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党校人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师者担当。
他们是“排头兵”。市委党校火速成立应急志愿者行动支部,先后下沉高新区、千灯镇、张浦镇、花桥等区镇开展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检测信息输入、抗疫物资发放、医疗垃圾清运等志愿服务。“我是党员我先上。”冲锋在前的有校领导,有腿伤未痊愈的转业军人,有患眼疾仍未痊愈的中层干部,他们一次次主动报名、志愿服务,展现了硬仗面前党校的“硬核”担当。
他们是“守门人”。吴艳萍是市委党校挂职花都社区的“第一书记”。开展区域核酸检测期间,物资分配、志愿者招募、居民告知、采样点布置,她事无巨细一件件落实到位。核酸采样过程中,她还要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样本转运。个头不高的她抱着沉甸甸的样本转运箱,在六个采样点间不停地穿梭。在儿子生日当天,吴艳萍因为要早起,没来得及跟熟睡中的儿子说声“生日快乐”,便匆匆赶往社区。当深夜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抱着她的枕头入睡。看到此情此景,吴艳萍一阵心酸涌上心头,但她依旧无悔。
他们拿起笔就能为师,站上岗就是战士。他们不畏风险抗击疫情,让党旗在“疫”线飘扬,让党员徽章在“疫”线闪耀,诠释了新时代“文明单位”教职人员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