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公募基金延续了快速发展态势。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达26.34万亿元,基金数量达到9491只,公募基金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而银华基金近日发布的《个人基金投资者投资行为白皮书(2021)》(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个人基金投资者“追涨杀跌”“持有期短”“频繁交易”等非理性投资行为依然显著存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公募基金规模和基金投资者群体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基金投资者群体的行为研究有利于帮助投资者回归理性,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有利于优化投资行为,提升投资者的盈利体验。
据悉,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数据分析的方式对投资者的真实交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阐释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客观市场表现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主要包括投资者性格、投资行为、投资表现、投资结果的评价与反馈四部分内容。白皮书显示,个人基金投资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愿意为实现具体的投资目标而承担风险,但对市场剧烈波动感到担忧;二是个人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三是年轻一代的投资者重视对个人独特性的追求;四是投资者不会轻易予以投资顾问信任,也不会轻易改变对一只基金的喜爱或者厌恶的态度。
最值得关注的是,白皮书的结论印证了个人基金投资者常见的两个误区,即“追涨杀跌”和“持有期短”。研究显示,个人投资者的主动交易活跃度与市场短期历史表现的相关性更强,存在“追涨杀跌”的短期冲动,且“杀跌”行为更为突出。对于此类现象,银华基金认为,短期的市场表现更容易被回忆,也容易被投资者用来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同时短期的单边走势会造成投资者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从而进一步加剧情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在投资周期上,白皮书则显示,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非常短。对比各类型的场外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债券型基金的周期最短。具体来看,基于统计数据,个人投资者在投资高权益仓位基金时,有56.87%的投资周期不超过半年,14.9%的投资周期不超过一周;在投资债券型基金上,有66.15%的投资周期不超过半年,51.4%的投资周期不超过一周。
业内人士认为,加强投资者教育是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难题,打破基金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习惯的关键。公募基金公司不仅要追求将产品收益做得更好,也应在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传播正确投资观念上强化自身担当。“追涨杀跌跟市场情绪相关,也与人性相关。这是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里投资者沟通和教育的核心重点。”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表示,公募基金应开展精细化投教与陪伴,尽可能围绕这些痛点发力。
经雷表示,投资者陪伴与教育可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是帮助投资者建立对市场和投资的系统性认知,这属于“地下管廊”式的基础工程。二是通过陪伴来减少市场情绪对投资者财富管理目标的干扰,不断探索投教新方式,以更接近投资者的互联网使用习惯。“投资者来自不同渠道,资金属性也多样。因为难以连通所有机构与平台,获取所有数据,所以无法对客户画像刻画全面。对于同样的产品,银行渠道客户属性与互联网渠道客户属性有很大差异。因此,公募基金开展投教和日常陪伴,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渠道和平台之间投资者的行为习惯与约束条件的差异性,使得投教内容更有针对性。”经雷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