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徐进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奖获得者,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江苏省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指导老师,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省中医药重点学科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从医40年,他是昆山人心中的名医,在脾胃消化病诊治方面有口皆碑。
迎难而上潜心医学
1984年南京中药大学毕业后,徐进康被分配到昆山县中医院(现昆山市中医医院)工作。相较于学校里的医疗设施,医院的条件实在简陋,没有充足的医疗用房,没有大型的医疗设备,没有流动的资金,没有职工的用房,可以说是一家四无医院。“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人心非常齐,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要将医院发展起来。”徐进康说,就这样,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医生,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希望。
1986年,医院第一个综合病区开始组建,徐进康同时参加门诊、病区、急诊的工作。翌年又单独成立了内科病区,繁重的工作没有磨灭他工作的激情,反倒让他积累了更多实践经验。就这样,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徐进康在工作中展露锋芒。1987年,刚刚工作三年的他被评为昆山县优秀共产党员,后来又被评为昆山首届十佳青年、昆山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说起这些荣誉,他十分谦虚:“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些都是团队共同努力和付出的结果。”回忆当年,徐进康十分感慨。刚工作的那几年,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也为了把团圆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同事,基本上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选择留在医院值班。“想得比较简单,就觉得自己年轻,多干点活也没什么的。”作为当时科室年纪最小的工作人员,徐进康默默付出着,他踏实周到的工作作风、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得到了同事的肯定,也和很多病人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学习创新勇攀高峰
采访中,徐进康告诉记者,1986年,他在医院开设了结肠炎专病门诊,通过中西医结合、内治外治结合等治疗方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1992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技,徐进康到上海仁济医院进修,回到医院后,他用精湛的医术为更多患者解除了病痛。1996年,徐进康又前往河北、山西等地,参观学习中医院专科专病的发展模式,学成后研制出胃炎片、溃疡宁、消胀助运片等10多种院内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上次配的药吃了就有效果了,现在我的胃也不疼了。我们家亲戚也有胃疼的老毛病,也想试试......”“上次开的药吃完了,请你们帮我再寄点过来,想再巩固一下......”自从中医院自制的胃炎药推出以后,每天中医院胃病科都会接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地区胃肠病患者的来电来函。在徐进康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在多年临床诊疗中研制出胃炎1号、2号丸,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极为显著的疗效。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节目特地专题报道过,许多慕名而来的人治好了多年不愈的胃病。
在徐进康的带领下,大内科向专科化发展,由“广”向“精、专”转变,医院脾胃肝胆科(消化内科)快速发展,从昆山市级重点专科变成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之后创建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薪火相传逐新致远
作为脾胃病学科带头人,几十年来,徐进康始终刻苦钻研,不断开拓创新,把握学科前沿动态。他先后赴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研修学习,拜首届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和首届岐黄学者沈洪教授等为师,钻研学习吴门医派、孟河医派脾胃病学术思想及治疗方法。凭借中西医融会贯通的优势,由徐进康负责的数十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昆山医疗卫生界的空白。
2016年,徐进康从副院长的职务退下来之后,将更多的精力从管理转向了业务,主要关注疑难病,比如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胃癌前病变等疾病的治疗。作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和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先后培养了40名硕博士和10多名师承学生,其中不乏乡镇、社区的基层医务人才。目前,他正致力于建立更高层次的名老中医传承项目,目的是要培养一批中青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如此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医药才能传承发展,中医院才能人才辈出。”徐进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