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春风,惬意漫步,感受一年好春光。在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与这份春意盎然交相辉映的是另一番抢时间、忙生产的景象。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数百名员工在各自岗位忙碌,一丝不苟完成相关工业产品的可靠性试验,今年公司苏州实验室目标产值3亿元,增幅将达50%。
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园区坚持把其作为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今年一季度,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175.53亿元,同比增长33%。
深耕本地练“内功”
苏试试验是一家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环境试验设备及环境试验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工业产品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服务,在园区建立了集团内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工业产品环境可靠性实验室,服务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疫情发生之后,客户虽然不方便来现场,但可以把样品寄过来,现场交流也转为线上沟通,效率并没有变低。”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陈英说:“今年春节至今,我们的业务量稳中有升,试验任务接近饱和。”
目前,集团在全国11个大中城市设立环境实验室,基本形成了实验室连锁网络。为克服人员跨区域流动不便造成的影响,苏州实验室积极开拓本地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得益于苏州及园区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近年来企业的本地化客户占比得到有效提升。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苏试试验也迈出了稳步向前的步伐。“我们首先要练好‘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的检测能力,此外根据当地的重点产业布局一些新的实验室,比如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等等。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制造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助推园区乃至苏州的相关产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陈英说。
抢抓机遇辟“新径”
上午九点,苏州国际科技园正值上班高峰。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园内企业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苏州有限公司采取更为灵活高效的办公方式。“这段时间,我们对管理模式做了相应的调整,有近一半员工居家办公,通过电话、网络开展工作。”在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祝铖看来,疫情的发生给企业用工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也给人力资源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一家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外企德科苏州公司提供业务外包、人事服务、招聘猎头和员工福利等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客户超3000家、人数超60000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积极适应行业新趋势,优化企业招聘模式,提升员工培训的含金量,并且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咨询外包服务。”据祝铖介绍,近几年公司服务客户每年增长30%-50%,今年一季度的业务量同样实现稳中有升。
受疫情影响,线下招聘和培训难以进行。对此,外企德科苏州公司一方面通过线上渠道积极与用工方开展沟通,为其定制合适的人力资源方案,另一方面盘活本地人力资源,通过线上培训等方式,将其灵活安排到紧缺岗位,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匹配。“预计到2025年,我们的线上培训量将超过10000人。”祝铖说。
融合发展再“发力”
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又为制造业提供支撑,“点对点”的互动加速“群与群”的融合。近年来,园区多措并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融合互动发展,服务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末,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99.5亿元,较“十三五”初增幅超过50%,生产性服务占主导地位,2021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1133.1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7.7%。自2019年全市开展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评价以来,园区已连续两年考评优秀。目前,辖区30家企业入选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占全市54%。今年3月初,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公布,园区7家企业入选,占全省七分之一,占全市近一半。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基础,园区从建设之初起定位就非常清晰,明确了走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在园区经发委副主任王颀看来,高门槛的制造业催生了高质量的服务业,也正因如此,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疫情期间都能保持稳定的增长。
“在统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园区还注重引导其在细分产业赛道各自发力。”王颀说。2021年,园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35.5亿元,同比增长2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规上企业实现营收322.2亿元,同比增长21.7%;截至目前拥有70家全国百强机构、近300家高端专业服务机构。在金融发展领域,园区集聚金融及各类金融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320家,全市90%银行分行和近70%保险主体落户,成为全省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