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出台《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将通过加大养护投入、优化数字化平台等措施,加快构建符合温州实际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提升管养水平,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体系的最基础构成,深入延伸到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农村路建设、管养等工作,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9200余公里,建设美丽经济交通走廊4000余公里,分别占到全省的1/5和1/6,农村交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目前,我市共有农村公路13676公里,已全部纳入管理养护。
同时,我市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仍然存在,比如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基层管理力量较薄弱、路产路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等。对此,我市出台上述实施意见,以完善管理养护体制、强化资金保障、健全长效机制为重点,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
根据实施意见,接下来,我市将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投入,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由省市补助和县自筹资金组成,除省补助外,市财政按每年每公里3000元的标准对四区的县道、乡道、村道进行补助;按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对山区五县的县道、乡道、村道进行补助。
日常养护投入方面,从今年起,省、市、县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得低于以下标准:每年每公里县道15000元、乡道7500元、村道4500元。除省补助外,市财政按每年每公里县道4000元、乡道2000元、村道2000元对四区进行补助;按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对山区五县的县道、乡道、村道进行补助。
数字化改革方面,交通运输部门将深化市级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公路管理数字化,建立农村公路“一路一档”,将各路线及设施的基本信息、路长及管养单位信息、发现及反馈闭环信息等纳入电子地图管理。
同时,我市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提升专业化管养水平、提高桥梁规范化管理水平、优化管养数字化平台等。到2022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