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感苏州大市第一、全省第一等次,全国普法先进实现“七连冠”……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一连串数据揭示了常熟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上取得的成绩。
1986年以来,本市已连续七次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这让常熟这座江南千年古城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七五”普法以来,本市以法治建设为主线,探索“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的基层依法治理模式,持续推进法治常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使法治精神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一把手工程”布好普法大格局
作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模范生”,“一把手工程”是本市实现普法先进“七连冠”的秘诀之一。
“七五”普法期间,本市积极打造“一把手工程”,明确各地、各部门“一把手”领导作为普法责任制第一负责人。“一把手”领导带头学法用法,党委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领导干部学法讲座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年终述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网上学法均形成制度机制,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午间风法治会客厅,部门和您一起来说法。”每周二下午1时30分,常熟人民广播电台里总会响起这样一句亲切的话语。2018年2月,全省首档普法责任制媒体栏目《午间风法治会客厅》正式上线。节目明确了40余家普法责任单位,严格实行“一把手”上线普法,通过电台直播与市民交流互动,以案入手、以事普法,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栏目开播至今已累计播出186期,收听人数超千万人次。
“七五”普法以来,本市坚持“一把手”亲自部署普法工作,每年一次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人大听取汇报和市政协视察调研,高点定位、高位推进,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领导基础。同时,本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切实将普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绩效考核、文明创建等考评体系,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确保普法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法治+生活”探索普法新路径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大家都听过吧,这正是翁同龢老先生平反的一起冤假错案……”翁同龢纪念馆内,讲解员正向前来参观的青少年介绍道。
依托辖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虞山街道积极建设法治文化街区、法治驿站等,搭建“虞歌法韵”法治文化特色园,以虞山派琴、印、书、画等特色构建“景、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型法治文化空间。
“七五”普法期间,本市创新探索“法治+生活”普法模式,推动法治与文化、历史、城市相融合,以“滴灌式”的普法模式,让法治融入市民群众生活。目前,本市成功打造1个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5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以及17个苏州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全市镇(街道)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100%,法治元素全面融入公园、街区、商场等公共场所。
五年来,本市通过创作法治动漫、法治公益广告、法治微电影、普法小戏小品、法治廉政诗歌等作品,全方位落实“法治宣传全屏计划”,同时,依托地方文化、乡土文化,积极赋予法治内核,打造虞山篆刻、董浜灯谜、尚湖戏曲、辛庄评弹、古里山歌等“一镇一品”法治文化特色品牌,让普法的触角延伸到全市的每个角落。
“全过程普法”丰富普法新内涵
“扫一扫家门口的数字门牌,全市律师事务所、公共法律服务机构、法治文化阵地位置一目了然。”说起家门口的数字门牌,市民张先生连连称赞。数字门牌不仅是“指路牌”,而且还是一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将法律服务融入数字门牌是本市在“七五”普法期间推出的一项重点法治惠民工程,为全国首创。推行至今,全市已实现76.2万块数字门牌全覆盖,真正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米。
“七五”普法期间,本市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紧紧融入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的全过程,实时普法,让市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每一次法律服务中都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作为全省首个试点推进镇域综合执法改革的县级市,本市不仅做好了镇域综合执法这道“必答题”,还创新思路推出了“镇域综合执法+普法”的常熟模式,打造全省首个综合执法普法教育基地,构建“一个实践基地、一支宣传队伍、一套工作机制、一组普执品牌”四位一体运作方式。全市2400余名镇域综合执法人员全部化身“普法员”,在日常巡查、执法、服务过程中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入深处。
为进一步提升普法质效,全市各单位不断创新普法形式。琴川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出城市管理“小蓝”系列,一块普法“小蓝板”,有效挡住了建筑垃圾乱堆放的问题;市税务局推行重大税务案件“听辩式”审理,实现执法与普法的无缝衔接,获全省推广;市城管局全国首创“非现场执法+信用联动惩戒”执法新模式,有力推进市容环境秩序常态长效管理,通过普法与执法的双轮驱动共创尊法守法氛围。
“七五”普法期间,本市始终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放到常熟高质量发展中去谋划和推动,找准法治宣传教育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等工作之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普法如细雨,润物细无声。在常熟,市民的“法治获得感”越来越强烈。全民普法受教育面达100%,群众对“七五”普法的知晓率达95%以上,公众安全感达98%以上,本市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