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央行随即印发《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简称《金控办法》),自2020年11月起施行。《金控办法》明确非金融企业、自然人以及经认可的法人控股或者实际控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经批准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符合条件的机构应在12个月内向央行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央行3月17日表示,实质控制多类金融机构的非金融企业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纳入监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的重要举措。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于推动非金融企业有效隔离金融与实业,防范风险交叉传染,实现金融股权集中统一管理,促进规范可持续发展。
此前,市场将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概括为两种,即“大金控”模式与“小金控”模式。此次获得首批牌照的两家公司恰好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进行设立。
所谓“大金控”模式,就是企业集团母公司直接申请成为金融控股公司,企业集团整体被认定为金融控股集团;“小金控”模式,就是在企业集团内部单独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中信金控采用“小金控”模式
从此前披露的情况看,中信申请设立的金控公司将由其100%持股,采用了“小金控”模式。目前中信集团总资产达万亿级,集团内部除了综合金融板块,还有先进制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等四大板块。
中信的金融板块牌照齐全,既有银行、证券,也有保险、信托等。有消息称,在央行批设后,中信集团内部会新设一个金融控股公司,未来将集团的金融机构股权划转并进行集中统一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它的产融隔离,合理防范风险交叉传染。
据了解,中信集团15家金融子公司均为各个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全集团集聚的AUM规模、高净值客户总数、资管规模等,都位于同业前列。不管是从账户、渠道、客群,还是产品方面都有很深的积累。中信银行去年半年报就曾披露过,未来计划通过在综合金融服务以及集团资源联动方面的优势,从账户、渠道和客群三个维度实现财富管理的强势突围。业内人士认为,金控牌照落地后,中信的大财富管理之路值得期待。
北京金控采取整体申设的模式
北京金控集团于2018年10月正式注册成立,由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册资本金120亿元。作为金融控股公司模拟监管试点的5家企业之一,北京金控从成立开始就一直按照金控集团监管的方向来设立,采取了整体申设的模式,也就是走“大金控”模式。
据了解,在开展金控公司模拟监管试点工作期间,北京金控集团围绕首都战略定位推动牌照布局,积极打造治理规范、运营稳健、业务联动、防控有效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运营平台。目前,北京金控集团旗下有北京农商银行、中信建投证券、北京市融资担保投资集团、北京资产管理公司和朴道征信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
与此同时,北京金控集团在数据、征信、交易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三大关键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并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开展多元化投资战略布局,打造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成立了全国首家财富管理行业综合服务性机构。集团还拥有集“投、贷、担、保、处、服”于一体的小微金服平台。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企业已超过10万家,对接融资需求1500多亿元,实现放款近400亿元。
据了解,北京金控集团已制定了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等战略规划体系,为母子公司高效联动发展指明了方向:以金融科技为核心发展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控股平台,培育跨越市场、穿越周期的投融资能力,建设科技驱动、面向未来的智慧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在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综合金融领域实现全国创新引领。
另外三家已申请企业正按程序审批
截至目前,央行已经发布了三批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申请的公告,共涉5家机构。除了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还有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家。
央行3月17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依法依规开展已受理企业的审批工作,稳妥有序推动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设金融控股公司。遵循宏观审慎管理理念,以并表为基础,对金融控股公司实施全面、持续、穿透监管,推动其保持资本充足,完善公司治理,强化风险隔离,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