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省商务厅公布2017年全省开发区科学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居全省109个开发区第11位,较上年晋升一个位次,在苏中苏北县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是海门改革开放40年来开发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海门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40年来,从全境区镇开放,到水域开放,从开发区建设到开发园区转型,从引进外资到“走出去”发展,从外贸到外经、外包、外事,海门开发开放步步深入,构造了海门发展新优势。
2000多个外资项目落户海门。平台是开发开放的载体,1992年海门开发区成立,成为海门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26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海门开放平台加速构建,目前拥有6个开发园区,其中海门开发区为国家级,海门工业园区为省级,海门在六个中心镇均建立了产业开发平台。近3年来,海门以提升大平台承载功能为重点,不断提升平台对外的吸聚力。海门充分放大全省唯一拥有长江和沿海深水岸线的优势,构筑了江海港、海门港和叠石桥无水港,且“三港”全部对外开放。随着南通海关海门办事处的设立,海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要窗口。
泰森集团、欧尚等一批世界500强著名外资企业在海门投资兴业,到目前为止,海门共引进外资项目2042个,协议利用外资9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97亿美元。201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是1993年的29.5倍,年均增长15.1%。今年海门实际利用外资将突破3亿美元。
海门产品销往五大洲。我市有一个新“华侨村”——海门工业园区林西村。该村的农民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将“提篮小卖”的家纺生意做到国外,成为江苏乃至全国“走出去”的特色村。如今,3500多人的村子,有600多人在国外做生意,分布在20多个国家,每年从村里卖到国外的家纺产品至少2亿美元。
2015年7月22日,海门家纺产业“走出去”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列入全国三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之一,标志着被列为当年江苏全面深化改革五大重点工作之一的外贸新政实现重大突破(见上图)。近年来,海门市委、市政府以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为契机,加大叠石桥家纺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建立外商服务中心、跨境电商城、海关监管点,构筑叠石桥无水港,开通了中亚班列,家纺特色小镇建设获批……从此,海门的家纺可以从叠石桥报关销往世界各地。试点启动以来,叠石桥市场已有600家商户、176家外贸公司、26家货代公司、22家报关报检代理机构参与,累计报关5万票、通关出口近61亿美元。如今,海门家纺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纺外贸供货额占据全国的十分之一。
4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海门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已经扩大到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50.78亿美元,是1995年的59倍;其中出口47.61亿美元,是1995年的66.1倍,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一般贸易占比率位居南通市第一。
外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1983年9月,南通三建参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接的科威特阿迪亚五区518栋住宅工程,迈出了跨国经营的第一步。当时,三建集团派驻员工107人,共建设69套住宅,项目价款141万美元。近年来,南通三建以全球视野,紧随“一带一路”建设,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加快国际化步伐,项目遍及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纳米比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海外成立20多家分公司及合作公司,业务涉及工程建设、房屋开发、贸易和投资等领域。今年南通三建海外员工5867人;1至10月完成外经4.8亿美元。
南通三建是海门建筑外经一个代表,回望40年,尤其是近年来,我市的外经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海门境外企业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国家,同时进入非洲、美洲、欧洲等地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海门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企业5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家。今年1至10月份,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0.9亿美元。截至2018年11月,我市经商务部门核准,正常运转和筹备设立的境外投资企业65家,中方协议投资额8.8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