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南通 > 文字新闻
40年,如东海洋渔业生产迈向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如东县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

  南通北渔人和水产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如东本地特色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深加工企业。公司生产加工的各种鱼类、贝类、虾蟹类、藻类海产品已成为如东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近年来,公司借助如东丰富的海洋资源,常年生产海产品100多种,深受市场欢迎。

  北渔人和公司的发展,得益于我县海洋渔业产业的成长进步。近年来,我县大力吸引各种资本,参加全县水域滩涂的开发利用,加大对现代渔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现代渔业发展。但在40年前,我县的海产品养殖能力却还相当薄弱。县海洋与渔业局渔业技术推广站原站长袁明告诉记者,仅就紫菜养殖来说,那时全县养殖规模只有几百亩,每亩需要4人采摘,采摘效率低,技术水平落后。2002年,我县研制紫菜采摘机,5分钟采摘一亩地,取得了紫菜养殖的一大突破。近年来全县紫菜普及采用全自动烘干机,是紫菜养殖业的又一进步。目前,全县紫菜平均亩产由1000公斤跃升至1.5吨,有力促进了养殖户增收。

  放眼整个渔业养殖产业,养殖技术如今在更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东周海水产养殖公司建设了全市第一个海上抗风浪养殖系统,经过野化瘦身驯养的大黄鱼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岔河镇吉米家庭农场建成了全市最大、最先进的纯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加州鲈鱼等名贵淡水鱼类,年产值1000万元;通威渔光一体项目实现了绿色能源与绿色水产品的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生态经济效益……优质的水产品给如东人提供了更多选择。

  改革开放以前,我县海洋捕捞基本还是靠天吃饭。袁明回忆,40年前我县没有一条钢质渔船,属木帆船马力最大,大部分为80马力至120马力,仅凭一个收音机收听气象预报,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风力稍大就要立即回港避风。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加大投入,提高渔业设施装备水平。目前,全县60马力以上的渔船钢质化率达到98%,海洋捕捞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渔船通讯设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现了对讲机、电台等,电台功率从15瓦发展到50瓦,通讯距离从开始的几百公里发展到几千公里,定位设施从罗盘定位发展到GPS定位、雷达测深仪等,给渔船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大的帮助。

  县海洋与渔业局原科教科科长缪根山说,随着海洋捕捞作业设备的更新进步,捕捞作业的渔区逐渐扩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从前水产品特别是海产品靠计划供应的局面,群众能够吃到更丰富的海产品。渔船带冰作业,钢质渔船建了保温仓,捕获的鱼虾在十多天的往返期间保持新鲜,改变了过去渔民“一把刀一点盐”,将海产品腌渍晒干的处理方法,一年四季都可供应“鲜货”。在此过程中,渔民的收入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渔民从前大多住平房,80年代后期以后,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纷纷建起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进入新时代,科学化、可持续成为如东海洋渔业发展的主基调。我县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现代渔业发展质量。注重保护海洋环境资源。加大海洋捕捞转产力度,压缩近海捕捞量。目前,全县海洋捕捞渔船从2010年的1403艘减少到477艘,实现了农业部要求的控制目标。每年五六月份设置休渔期,利用近半年时间让大海休养生息;注重质量品牌建设。我县通过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的数量达到61个,基地面积8.4万亩,在南通市名列首位。先后获得条斑紫菜第一县、优质河蟹苗种第一县等荣誉称号,如东条斑紫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称号,今年获批全国条斑紫菜知名品牌示范区。

  40年来发展变化的背后,是如东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跨越的进步,是如东人海洋意识从只知向大海索取到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提升。新时代我县将继续绘就海洋渔业发展蓝图,充分保护、利用好如东丰富的海洋资源,奋力开启加快建设海洋强县新征程。

上一条:市政府召开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