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紧扣“高质量发展”和“集聚新动能”两条主线,持续放大引才平台能级,助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紧扣“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工作主线,打好政策、载体、活动、服务“组合拳”,不断优化全市人才结构,助力人才平台建设,赋能产业集群发展。
全力打造人才创新高地和产业创新集群,市人社局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化推动人才政策落地。围绕助力“六新”产业发展,提高人才需求调查精准度。重点面向我市产值500强企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等1000家企业开展人才保有、岗位需求等情况调查,科学编制《重点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实施博士后集聚“双百”行动,通过“采、选、推”连锁服务,精准建立企业培育库和博士后招收需求库,加快博士后招引和工作站建设。实施卓越博士后资助计划,对优势产业链、卓越产业链重点企业予以优先设站,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予以优先支持;聚焦落实“技能中国行动”,出台高技能人才培养“跃升”中长期政策,加大复合型、领军型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依托院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建设开放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推动技能人才载体高质量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48.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4.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1万人,累计80家企业建成博士后工作站,165家企业取得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华天科技博士后团队荣获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国绿新材料入选人社部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市生物医药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留创园。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市人社局深化引才品牌,项目化推动人才平台建设,一方面,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和海外人才回流历史机遇,扎实开展昆山创业周、国际创客大赛、青年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搭建人才、项目、政策、资本、载体对接平台。另一方面,围绕青年城市建设部署,打造青年人才就业创业第一站,深入推进“百校千企”引才计划,高质量举办校园“苏州日”、清华“昆山周”、“苏N汇”、“凤还巢”等引才活动,延伸高校招聘云平台辐射半径,搭建政校企线上线下合作交流平台;加大海外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招引力度,实施留创载体赋能行动,加强留创载体梯队建设,推动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深度融合。
多元化推动人才评价创新,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针对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市人社局前移人才招引工作服务重心,每年拿出200个名额赋予相关单位市级紧缺产业人才自主认定权,经积分评价后给予相关认定人员7.2万至18万元的生活补贴;贯彻实施卓越工程师职业领航工程,持续做好台籍专技人员职称申报绿色通道和比照认定服务,指导通力电梯等企业规范开展企业职称自主评审工作,打通高技能人才成长为卓越工程师的发展通道。鼓励企业“用才”“育才”双管齐下,引导企业将技能人才评价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让企业在引人才、促创新方面“说了算”,按照“一企一策、一岗一策”要求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津贴制度,持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聚才引才,重在服务留才。市人社局继续深化“首选之窗”示范企业培育计划,围绕“人才服务推广年”目标定位,构建“3501”培育体系,力争三年内培育示范企业50家,辐射带动区镇面上企业1000家,形成点面结合、协同发展的服务新格局。“我们将致力于‘数智人社’建设,创新打造‘就在昆山 创造幸福’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信息汇聚的宣传平台、系统集成的服务枢纽、一键匹配的智能管家、真实可信的安全堡垒、供求趋势的研判中心,加快人社服务数字化赋能。”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人社局还将继续深化人力资源服务支持作用,加快构建“1+1+N”国有机构保障网络,形成“政府规范、国资引导、市场共赢”的发展格局,为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县域标杆贡献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