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通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5亿元,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亿元,增长13.6%;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增长12.5%,总量全市第一;进出口总额530亿元,增长27%,总量居全市前列……
这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来自哪里?“总量第一”“全市前列”的“秘诀表”源自何方?从化工围江的“一筹莫展”到全速发展的“高歌猛进”,南通开发区推出了哪些“硬核做法”?又将如何续写“最具竞争优势的长三角一流开发区”的发展篇章……
日前,空间再造“动员令”落地一年。这一年中,南通开发区将空间再造作为新一轮发展“切入点”“突破口”,“造”出了怎样的“空间”?
“墙角”之处酝“先机”
——还江于民的“生态空间”
南通开发区,是国家权威机构评选的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开发区前10强,荣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南通开发区在“带誉”奔跑近40年后,率先迎来“发展之痛”:“化工围江”、低效用地……与长江大保护、高质量发展等新发展理念相悖的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困痛感”愈发明显,多年用地指标紧张的“逼仄感”愈来愈强。
用地紧张,紧到什么程度?“已快无地可供”,自规局开发区分局相关负责人用“逼到墙角”四个字形容。2021年初,仅剩47个地块4500多亩。
“化工围江”,围到什么地步?沿江一公里开发区段内,占地2.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化工密集,化工企业高达20家。
低效用地,低到什么范围?无视安全风险与社会责任,“包租公”企业将土地分割出租。2021年初,近200家企业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
痛定思痛,用地的“死结”必须解开;退无可退,发展的“堵点”必须打通。
2021年2月24日,南通开发区“破题开路”,召开空间再造动员会,启动为期三年的空间再造“攻坚战”。
会议明确:三年内,开发区将空间再造产业用地7000亩、经营性用地2000亩;提前完成长江开发区段1公里内企业腾迁任务;基本消除低效产业用地;基本腾退“散乱污”和安全系数较低企业……
3月1日,距动员部署会后一周,空间再造“第一枪”迅速打响。
瑞兴路南侧奥斯福地块有 7家低效企业,占地380亩,据开发区住建局副局长袁志超回忆:“企业法人代表当时身在国外,经多方协调后,由企业主委托国内代理人,与我们开展多轮谈判……” 不久后的3月19日,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曹维熙代表开发区与企业主进行跨国视频连线,“云上”签约成功!
“这一仗”,开发区仅用18天,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实则长达数月。“这不是简单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是根难啃的‘硬骨头’”,谈及300多个不眠夜,兼任“空间再造”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曹维熙坦言:“一度压力巨大”。
2020年,开发区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应税销售收入约380亿元,作为与开发区互融生长多年的“老牌”产业,对于腾迁,部分外资企业家内心抵触:“企业经营税收贡献额不低”“搬迁会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员工稳定”……空间再造行动初期,曾出现某国驻沪总领事电话质询的种种“不解”。
“长江大保护,算好生态账,这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市委常委、区党工委书记张建华直面压力,“空间再造,我们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首战告捷后,开发区“乘胜追击”,发布《化工产业提升及园区空间再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企业腾退时限和具体工作任务,并对优质、低效企业“分类施策”。目前,12个化工项目签订搬迁、腾退协议。
伴随化工企业相继腾退,开发区“快马加鞭”,推动“生态空间”重塑:加快沿江生态湿地景观带、滨江生态公园、沿江观光路建设,与五山景区实现有机衔接、互融互补……这是一个面向长江的“取景框”,江韵路至新开港闸段江堤上铺设2.2公里沿江生态景观带,车行道、步行道、骑行道“三道”蔓延。不仅于此,开发区住建局局长陈喻军指向稍北的长江开发区段:“我们还将在裤子港至新开闸段启动开发区‘滨江湾’建设,尽显‘还绿于民、还江于民’的生态底色”。
“腾迁”之中强“招引”
——借势升级的“产业空间”
推进空间再造,南通开发区明确提出四个“必腾”:严重影响规划的必腾、环境污染严重的必腾、散乱低的必腾、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低的必腾——“与转型升级、工业资源集约利用等中央、省、市相关政策严重不符的必须腾退”。
“四个‘必腾’之下,短期内,我们做好了‘减’的准备,没想到,却是‘增’的效果”,南通开发区税务局局长刘建峰直呼“没想到”:有些企业,曾对转型发展“不上心”,如今被形势倒逼、因势利导,“削尖头”钻研新技术,上马新项目……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反向”增长13.6%,其中税占比87.6%,列全市第一;工业应税销售增长30%。
关键处落子,满盘皆活!
随空间再造的纵深推进,溢出效应逐渐显露,从单纯的物理空间,“映射出”企业转型、产业振兴的多维空间,“升级为”理念创新、昂扬斗志的高维空间。
主导产业项目纷至沓来!2月8日,市委、市政府在开发区“百亿级”星源锂电池隔膜项目现场举行全市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和新能源“3+1”主导产业方向,一季度开发区计划开工重大项目22个,总投资305亿元……
“星级企业家”攀高争先!星辰合成材料全年税收6.16亿,创造单体工业企业税收新记录,坐上全区纳税“头把交椅”;中天科技海缆跻身中国第一、全球前十,去年海底电缆系统供货量全球第一;大王生活用品持续加大投资扩建,第二工厂项目顺利推进;伊仕生物立足抗体试剂检测,服务全球新冠疫情防控事业……
“创新作为好干部”脱颖而出!新一轮发展热潮中,一批先进个人在空间再造、招商引资、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涌现:年近六旬还冲锋一线的刘瑛,带领老洪港交出空间再造净地完成率全区第一的“成绩单”;行政审批局“店小二”黄怡,在全市率先推出“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交出拨付资金近千万,惠及企业近百家的“业绩表”……
空间再造“纵横两轴”,空间整合是“X”,优势再造才是“Y”。
南通开发区“前脚”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土地空间,“后脚”步点紧凑,深化“赛马制”招商格局,实施链长招商制,打造高端产业园,把腾出来的“好地”用在“好项目”“好产业”上,让主导产业借“势”升级。
“投资50多亿元的‘罗莱智慧产业园’刚刚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家纺产业的标志性工业园,达产后,家纺这个传统产业将‘两只脚’全面跨进工业3.0信息化时代”,据罗莱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薛伟斌介绍,该项目用地750亩,全部来自空间再造腾迁地块。
空间再造原计划签约腾退3000亩“试水”,当年“五一”提前完成!“十一”完成5000亩加压指标!12月底累计签约腾退土地超6000亩,腾出净地2700亩;19个点式回收项目签约6家、可腾退土地690亩……空间再造“捷报频传”,2021年底完成年初设定目标的“双倍”份额。
“当我们在自抬标杆、真抓实干、动真碰硬,收获了一定成效再回头看的时候,我们认为,空间再造,造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是生态空间、产业空间、城市空间,更是发展空间”,市委常委、区党工委书记张建华如是说。
“敢为”之下更“善为”
——互利共赢的“发展空间”
“公司南通工厂在开发区运营近15年,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将工厂从北区迁至南区,因为,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为全球最大工程塑料制造商,母公司大赛璐株式会社位列全球化工50强。响应空间再造,企业不仅主动加入,还拿出最大“诚意”:“新公司于2022年1月11日设立,1月29日实际利用外资到账1.09亿美元,建成后的南通工厂将成为全球最大工程塑料制造基地” 。
谈及于此,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常务执行役员大石孝次深有感触:“这一切,要感谢开发区政府设身处地站在公司立场,考虑公司困境,全方位解决我们直面的难题。”
推进空间再造,南通开发区出台“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管控机制,对积极响应的腾迁企业,兼顾企业合理诉求,把各项政策优惠兑现到位,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与此同时,抽调机关、国企140名精干人员组成“走帮服工作小组”,协调解决企业因腾迁产生的生产生活问题,全力保障企业转型与区域发展的互利共赢。
实施过程中,开发区坚持集约导向,注重成本控制,推行“点式回收”与“成片推进”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推动沿江化工北区腾迁的同时,加快南区提升,以“园区做小、产出做大、品质做强”为宗旨,“亩均”之中论“英雄”:“左手”在南区腾出土地超2000亩,用于北区优质化工企业就近安置,并给企业预留3年左右时间,让新旧工厂“无缝对接”;“右手”精准聚焦以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引导企业牢牢守住产出、安全、环保、能耗标准,实现“搬大搬强搬优”。
“宝理塑料”的扩产搬迁,并非个案。随空间再造的鼓点“越来越近”,“实实在在”的政策全面兑现,不少“资深”企业家开始“盘算”,主动要求加入“空间腾迁+技术改造”清单。
敢为,更善为。启动空间再造,南通开发区既在“完成率”上打了“√”,又在“纠纷率”上画了“0”。在腾得快、腾得稳又腾得好的背后,是开发区善治善为的“初心”写照,是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是优质营商环境的“时代”注脚。
率先垂范!2月9日,在全区综合表彰暨“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大会上,市委常委、区党工委书记张建华当场表态:“我是全区一号招商员、服务员”。
设立中心!创新设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保德林同时兼任中心主任,以“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说到做到、柔性执法”为原则,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一站式”服务。
精准走访!全区各级干部组成20个调研组,集中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化身空间再造“宣传员”、企业高质量发展“勘探员”,累计走访企业近600家,办结企业诉求近800件,六类共性问题“一揽子”机制性解决。
在空间再造的全面推行下,企业转型步伐加快,主导产业量质并进,2021年全区完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税销售收入331亿元,增长50%;高端装备产业应税销售收入344亿元,增长30%;新能源产业应税销售收入100亿元,增长14%;生物医药产业亩均税收42万元,增长38.8%……
空间再造,造的是什么?是空间,更是未来!
南通开发区以开放的态度、创新的办法、优质的服务,招引最知名企业,培育最前沿产业,打造最优质环境,在全市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中“找空间”,在全区抢抓多重叠加机遇,建设最具竞争优势的长三角一流开发区中“争朝夕”。
在量质并举、追赶超越的新赛道上,开发区通过空间再造的有力“支点”,撬起了最优的经济效益产出和最大的社会示范效应,探寻出一条既有“含金量”又有“含新量”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征程未有穷期。今年,南通开发区将持续推进空间再造,“力争全年完成签约腾退2850亩,同时加大空间再造净地回收力度,确保3月底前完成累计净地4000亩,6月再交净地1000亩,12月底再交净地1150亩”,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建华发起新一轮空间再造“动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