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南通 > 文字新闻
勇当“碳”路先锋 千亿产业扛鼎如东绿色未来
发布时间:2022-02-16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开发区: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

  2021年9月,总投资30亿元的氢能产业项目落地如东;2021年11月,长三角区域零碳能源示范中心项目再次“花落”如东。一手抓产业,一手建平台,如东抢占未来零碳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决心与雄心可见一斑。

  加快抢滩氢能新赛道,着力做大做强现有优势能源产业——“双碳”目标下,如东高质量发展的脉络日益清晰。前20年的积累,让如东在清洁能源产业领域拥有了“先发优势”。现如今,如东的风电、LNG、光伏等产业其势已成,总规模达到千亿级,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县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千万千瓦。踏上新征程,对如东而言,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更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势必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创新的思维,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再造新优势。

  有基础 有优势

  能源产业规模超千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双碳”战略下,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正在发生重大、深刻、积极的变化,顺大势而为之,如东早已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如东现有风能资源可开发规模超千万千瓦,目前已开发563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483万千瓦,建成三峡如东、国信、国电投、中广核等海陆风电场共30座。“十四五”期间,如东还将开发海上风电规模近500万千瓦,力争到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名副其实的长三角清洁能源供应主力军。洋口港阳光岛上,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已建成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吨级LNG接收基地,现有LNG储罐6座,总罐容108万立方米,高月均日可连续1个月持续供气3500万立方米,全年可为长三角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超90亿方。

  “渔光互补”先行先试。坐落于如东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的通威渔光互补项目是全国首个渔光互补项目,该项目结合通威农牧和新能源板块,上产出清洁能源,下产出绿色健康水产品,实现了土地综合利用。

  产业支撑走在前列。如东已初步形成以风机整机和配套设备制造为主,包括风电技术研发、风电场施工建设和运营维护、勘察设计、大型设备物流等在内的风电全产业体系。2021年全年,如东77家风电及其装备产业链企业实现应税销售超600亿元。

  产业配套日益完善。拥有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母港——小洋口风电母港,已建成的一期核心功能区可满足5000吨船舶全天候出海,2021年以来,累计发运海上风电重装设备超百万吨,为沿海海上风电项目加快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建成江苏沿海第一条海上风电并网输电专用通道——500千伏骥能变全站,可为如东地区提供约2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送出能力,支撑如东未来远海风电场高效开发建设;此外,还建有风电装备产业园、区域天然气交易中心以及全国首家县级风电产业联盟等服务产业发展的载体平台。

  “基于以上这些‘好底子’,如东有信心在国家战略决策中积极探索,走出属于自己的‘如东路径’,为实现‘双碳’目标当好‘碳’路先锋。”县发改委副主任张俊说。

  有目标 有行动

  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

  如东推进“双碳”工作的目标清晰——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

  “近年来,以风电和LNG为主体的绿色能源产业已成为如东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我们将持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确保“十四五”期末,风电及其上下游产业年应税销售超过700亿元,年上网电量达到150亿千瓦时;LNG年接卸能力突破3000万吨。同时,加快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格局,力争在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县委书记陈慧宇擘画了“十四五”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瞄准目标,如东上下全面发力。

  抢跑氢能新赛道。氢能作为热值高、无污染,零碳排的二次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是实现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如东正着力推动“可再生氢能供应链基地”与“氢能关键装备基地”建设,打造可再生能源区域能源中心,构建区域能源互联网中心平台,配套零碳供热、零碳交通等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构建氢能生态产业链。

  基于天然气在“退煤”过程中担当的关键角色,如东正加快谋篇布局建设全国最大的LNG能源岛,致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LNG接卸基地、储备基地、供应基地和销售中心。眼下,3平方公里的阳光岛上,江苏省液化天然气储运调峰工程正在罐体施工中,协鑫汇东LNG接收站项目进入开工前准备阶段,如东洋口港LNG接收站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中石油江苏LNG四期工程即将启动,未来,阳光岛上所有能源项目建成投运后,该岛年接卸规模将突破2000万吨。

  光伏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如东成功入选。该县将按照试点要求,力争在2023年前,实现公共机构、工商业厂房、农村屋顶建成光伏发电比例分别达到50%、40%、30%和20%,努力跻身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开发示范县。对标要求,如东正积极部署“十四五”光伏规划编制工作,经初步测算,全县光伏规划容量超过500万千瓦。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如东将牢牢把握这一“风口期”,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制氢、储能、海洋能、海洋牧场等模式,大力发展冷能利用、天然气发电、装备制造等LNG下游及配套产业链,全力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

  有创新 有潜力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探索实践,共谋“双碳”发展,技术力量是关键。

  2021年11月12日,江苏如东H8项目首批2台中国海装制造的H171-5MW常温型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这两台机组均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主要是将风机所发出的交流电通过海上升压站升压后,输送至海上换流站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1回400千伏直流电缆送至陆上换流站,经陆上换流站逆变后通过1回500千伏交流线路接入江苏电网。整个柔直输电过程需要经过“交流电—直流电-交流电”两次转换,其中直流海缆输电距离超100公里。

  这种输电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长距离输电、新能源消纳、成本控制等方面。如在长距离电缆输电中,交流电缆越长,电能损耗越高,输送的有效电能越少,而柔性直流输电即使到末端,其电能都是恒定的。而与传统直流输电相比,柔性直流输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孤岛供电、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控制等方面。打个比方,如果把电网比作一张输送电力的“路网”,柔性直流就像一辆行驶其中的“超级货车”,可随时“卸货”、切换方向,运行方式更加灵活,系统可控性获得了极大提升。

  该技术依托于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工程主体位于如东境内,包括一座海上换流站,一回直流海缆以及一座陆上换流站。它的成功投运,实现了我国海上柔性直流输电平台领域“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远海大规模海上风电输电技术的空白,为我国深水远海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关键核心技术、设备示范应用方面,如东坚持走在全国前列。去年5月22日,华能集团——中国海装联合研制的首台国产化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如东基地下线并顺利安装于华能如东海上风电场,实现并网。该机组一级部件100%国产,所有元器件级零件国产化率超过95%,首次实现了海上风电机组核心关键部件全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已掌握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所有关键部件的研制技术,对实现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国产化和海上风电的平价化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双碳”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如东聚焦产业集群发展,力推“强链”工程,有力补足远海海上风电运维关键环节。目前,上海电气已在如东注册成立了海上风电专业运维公司,并委托上海振华重工启动了全国首个深远海SOV运维母船的制造。相比于传统交通船,运维母船将具备更强作业能力、更大存储空间、更低单位油耗强度、更长距离航行和作业时间等显著特点。同时,上海电气拟通过在如东打造深远海SOV生态港来填补我国深远海风电产业运维板块的空白,将对我国海上风电走向蓝海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上一条:合肥市引江济淮指挥部协调高新区松岗功德园墓区外围排水问题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