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无锡 > 文字新闻
生态+经济,打造共融共赢发展宜兴模式
发布时间:2018-11-26  来源:无锡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宜兴,因宜而兴。改革开放40年来,从相对传统、封闭的状态到日趋开放、国际化,从城市规模扩张到城乡协调发展,从计划经济到“苏南模式”,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宜兴审时度势,创新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逐渐成为宜兴的真实写照。

  生态立市,巧施环境治理“加减法”

  宜兴地处太湖上游,拥有48公里太湖岸线,承接上游4700平方公里客水。经宜兴流入太湖的水量占全太湖入湖水量的60%以上。多年来,处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宜兴视生态为城市发展根本,努力做好环境治理“加法”和“减法”。

  “淘汰落后产能,宜兴起步早、力度大。从2002年起一直持续到现在,整治范围从最初的矿山窑炉、琉璃瓦,到现在的化工。”宜兴经信委主任蒋惠清介绍,“去年以来,宜兴已关停化工企业246家,太湖一级保护区即将建成无化区。”化工是宜兴的一大传统产业,一直以来为宜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在生态面前,必须让位。数据显示,2016年,宜兴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出约237亿元,占比已由原来的23%下降至8%左右。据了解,近年来,宜兴已累计关停化工企业620多家、琉璃瓦企业363家、蓄电池企业60家、小铸造企业31家、水泥机立窑企业48家。

  如今,在生态保护上,宜兴对自己的要求已不是合格标准,而是要建成全省首个生态保护引领区。在最新出炉的《宜兴市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规划》中,宜兴共设定31类57个指标,其中30个指标是引领性指标,如国考断面水质、PM2.5平均浓度、全市林木覆盖率等。除此以外,宜兴还自我加压,增加了一些新指标,如城市开发强度等。眼下,宜兴的环境治理已由表及里,日趋细化,将触角伸至看不见的污染因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太湖一级保护区零养殖、垃圾分类……近年来,宜兴累计完成污水纳管18000多户,所有新建生活小区和90%的老小区实现了雨污分流,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镇区污水处理率达86%。

  在前不久刚通过省政府审议的《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宜兴把市域面积的36%划定为生态空间,面积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这奠定了宜兴未来的发展之路是基于生态保护下的集约发展模式,也是宜兴坚守生态保护底线下,跨入新时代的又一次高起点出发。

  产业强市,炼就城市发展强脊梁

  生态立市,工业让位生态,这并不意味着宜兴在工业经济上落后于他人,相反,催生了一种产业发展新模式,一种绿色转型下的可持续发展。在宜南山区的重山叠嶂下,雅达阳羡溪山粗具形态。一期的雅达书院、东坡阁、湖滨公园等配套设施已陆续揭开面纱,二期规划也已完成。一年前,雅达在宜投资的阳羡溪山与窑湖小镇两大项目创下了我省服务业投资纪录。生态已然已成为宜兴大项目落户的一大资本。

  眼下,不止是雅达,一批项目正在宜兴建成,转化为新的发展动能。总投资30亿美元的中环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填补了我国在大尺寸集成电路用硅片领域的空白;总投资30亿元的模架科技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细数今年的宜兴市级重大项目投资额、平均单体规模,分别较去年增长47.4%、16.9%;列入无锡重点项目投资额是去年的2.3倍、超50亿元项目个数占无锡大市比重提升至26.3%。前三季度,宜兴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9.8%,增幅均位列无锡大市第二位。在最新公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里,宜兴位列第十。

  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产业发展还需有更多的新生力量,为此,宜兴将新兴产业培育作为重点,集成电路产业便是典型之一。在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建设现场,一期项目19万平方米大型车间雏形已现,从一年前项目落地到如今的快速推进,宜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渐入“状态”。目前,集成电路产业园已聚集中环领大硅片、中环扬杰半导体封装等五大产业相关项目,未来,宜兴将以这几大项目为牵引,在3年内产值突破百亿元。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强而有力的考核“指挥棒”。去年以来,宜兴“以贡献论英雄”,设立“超额突出贡献奖”,引导企业讲效益,燃起了企业家敢闯敢干的激情。去年,宜兴税收超亿元企业从2016年的14家增至19家。其中,还诞生了首家税收超5亿元企业。

  乡村振兴,描绘强村富民新蓝图

  “无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大的战场在宜兴、最大的短板在宜兴、最大的潜力也在宜兴。”“宜兴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宜兴的振兴战略。”带着这样一个思路,今年,宜兴瞄准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关键问题,探索乡村振兴“宜兴经验”。

  经济薄弱村脱贫宜兴涉及到的村多、任务重。为此,今年,宜兴调整了脱困转化思路和举措,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一方面,以综合性奖补进行“输血”,力争到2019年,所有村稳定性收入均达200万元以上,用两年时间高质量完成薄弱村脱贫任务。另一方面,以竞争性立项促进“造血”。市级加大竞争性立项扶持力度,鼓励各村自力更生实施致富项目。对经评审立项后的村级经营性项目,按实际投资额30%的比例、上限不超过200万元的原则进行奖补,鼓励薄弱村激发内在潜能,强化造血机能。

  眼下,为拔掉“穷根”,一批村庄迈入了“再创业”时代。近日,在太华镇茂花村的康业富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场内,一朵朵黄灿灿的金丝黄菊随风摇曳,工人们正忙着采摘。“靠着这些金丝黄菊,今年村级经济预计可增收50多万元。”看着满眼的金黄,该村党总支书记魏根培告诉记者。美栖村投资200万元打造美栖玫瑰花项目、潼渚村投资100多万元建设村级集体农庄……据了解,今年,仅申报宜兴市级经营性项目的村就有7家。

  在精准扶贫攻坚下,去年25个经济薄弱村实现脱困转化,6686户低收入家庭纳入“阳光扶贫”。发展成果逐步转变为富民实效,40年来,宜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6%以上。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9826元、25654元。

上一条:无锡市经贸代表团赴以色列考察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