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条老街上有很多传统老手艺人,跟松阳匠人馆合作后,因为朱炳仁大师很有名,一些游客慕名而来,也会顺便带动手工艺品秤的销售,对我们帮助还挺大的。”春节期间,松阳老街很是热闹,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前来游玩。松阳县级钉秤工艺非遗传承人陈美红介绍说,随着电子秤的普及,传统的手工秤生意陷入瓶颈,而匠人馆的出现帮助解决了这一难题。作为工艺品销售的手工秤,制作更精细选材也更好,一套秤可以卖到上千元。
松阳有“最后的江南秘境”之称,至今留存铁艺、棕编、竹编、古秤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新经济形势下,手工匠人却面临着产品滞销、技术失传、后继乏人等问题。近年来,省知联会在松阳县成立同心实践服务基地,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积极帮助解决县域内传统匠人营销瓶颈等难题,并帮助建立了松阳匠人馆,成为一个服务非遗传承的重要“窗口”。
松阳匠人馆位于松阳老街,由国家级铜雕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领衔、其子浙江工艺美术大师朱军岷创办,是省知联会“三服务”品牌项目组成部分。店内不仅有“朱炳仁铜”系列作品,还有该县传统手工艺人制作的铁器、竹制品、手工秤等,县级钉秤工艺非遗传承人陈美红的作品就陈列其中。
陈美红家做秤已有年头,传到她手上已经是第四代。手工做秤工序繁琐,从挑木材、刨木、制粗坯到刨圆、打磨、包铜管、配砣……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会有偏差,前功尽弃。像陈美红这样做了20多年的老师傅,一天也只能做一杆秤。与松阳匠人馆合作后,精致珍贵的老手艺终于有了一个展示、销售的平台。
和陈美红一样受益的,还有老街上的非遗打铁传承人王善生,与松阳匠人馆合作后,王善生可以使用朱炳仁设计的铁器图纸制作一些精美铁器,帮助其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前我做的都是一些生产工具,例如镰刀、锄头等,现在由匠人馆给我提供图纸和订单,我可以做一些铁盘、茶托,产品的附加值也有所增加。”王善生高兴地说。
近年来,松阳匠人馆通过聚合传统手工匠人,展开跨界合作,依托朱炳仁的文创设计经验,开发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文创产品,为手工匠人和产业赋能,促进了传统工艺的振兴。“下一步,我们想把松阳匠人馆的产品与松阳安岱后红色旅游资源、独山、黄家大院等元素相结合,把松阳匠人馆打造成松阳的宣传窗口,宣传好松阳文化,讲好松阳故事,帮助松阳手工艺人增收致富。”松阳县知联会秘书长宋昭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