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不畏浮云——飞来峰石刻文化展”在浙江杭州开幕。当天,14幅飞来峰石窟造像、摩崖石刻原拓片首次与公众见面。
据悉,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杭州作为南宋古都,留下了许多宋代文化遗存,丰富的石窟、摩崖造像尤为突出,其中又以飞来峰为冠。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告诉记者,飞来峰的崖壁之间,保存着历代石窟造像和摩崖题刻。它是中国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在13-14世纪的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他表示,飞来峰的宋代石刻,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高度融合与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是宋韵文化的历史见证者。
近年来,浙江对宋韵文化越来越重视。202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
此背景下,以宋代石刻拓片和现代名家题跋为媒介办展,姜玉峰认为,此举既立足当下,又瞩望未来。同时,展览以“不畏浮云”为题,既是应千年前文人《登飞来峰》畅快淋漓、直抒胸臆之景,更有回应新时代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之意。
本次石刻文化展首次对外亮相的14幅拓片原品,展现宋代文人墨客“风雅”。既有“出入褚河南、颜鲁公而自得清劲之姿”,也有“上承斯冰之脉,下启完白之风”。
其中,卢舍那佛会浮雕是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的旷世巨作,距今正好一千年,而其他摩崖石刻距今也有近千年历史。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副书记、副主任邵群表示,不同于北方石窟造像的宏伟厚重、气势磅礴,杭州石窟造像分布于山崖间、溶洞中,雕琢艺术精美细腻,与江南文化、艺术审美、山水园林融合,体现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江南韵味,是中国石窟造像发展历史上重要组成部分。
以展出的拓片卢舍那佛会浮雕为例,邵群说,该龛浮雕由十七尊人物造像和两身动物组成,是两宋时期飞来峰造像中的代表作,也是飞来峰造像中最为精美的浮雕之一。“其技法之精美,从拓片上的动物四肢纤毫毕现可见一斑。”